韋爾切利之戰

韋爾切利之戰(Battle of Vercellae)是公元前101年,羅馬共和國反擊條頓入侵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這一戰中,羅馬一方的統帥蓋烏斯·馬略憑藉著通過其軍制改革而精心訓練出來的職業化軍隊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也同時結束了羅馬共和國與南侵日耳曼各部族長達十餘年的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爾切利之戰
  • 公元前:101年
  • 戰爭:長達十餘年的戰爭
  • 入侵:日耳曼人的入侵
歷史背景,日耳曼人的入侵,羅馬的第一滴血,義大利戰役,戰前狀況,戰鬥,

歷史背景

日耳曼人的入侵

對於這一場戰役的緣由,其實還要追溯到這整一場綿延12年之久的慘烈戰爭。前113年,羅馬在調解南下日耳曼部族辛布里人、條頓人等與羅馬盟友陶里斯克人的行動中,因為指揮官的擅作主張,導致了羅馬陷入了一場災難性的大規模戰爭中。此後,羅馬連續遭受了數次代價高昂的失敗,尤其是在公元前105年的10月6日,羅馬聯軍在高盧境內的阿勞西奧一帶遭到日耳曼人的伏擊並被全殲。
之所以坐擁強大軍事力量和眾多盟友的羅馬共和國面對一些未開化的日耳曼蠻族會屢遭慘敗,正是由於當前羅馬軍制的腐敗而大大削弱了戰鬥力,如同一顆老病樹,爛到了根里。在這種情況下,羅馬方面啟動了一手平定蓋烏斯·馬略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蓋烏斯·馬略蓋烏斯·馬略
馬略的一系列改革涉及了當時羅馬社會的多個方面,尤其是對軍制方面進行了巨大的變動。雖然他的鐵血改革政策自然得得罪了大批的既得利益者,不過都被馬略以他的鐵腕手段鎮壓了下去。而事實證明,當時羅馬的危亡狀態下確實是需要像馬略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家。經過馬略的軍制改革,以及他對軍隊的多年苦練,改革後的羅馬軍隊戰鬥素養有明顯提升,逐漸回復了往昔的朝氣。同時也完成了職業化建設,成為了正式的專業軍隊,可以隨時應付大規模的戰爭。這樣一來,馬略便開始了他反擊日耳曼人入侵的巨大戰役。

羅馬的第一滴血

公元前102年,馬略帶著他新編練的軍團北上,與南下尋找棲息地的日耳曼部族條頓人和安布昂人相遇,雙方在高盧境內的塞梯埃河(Aquae Sextiae)一帶發生激烈交戰(色克蒂留斯溫泉之戰),經過數日戰鬥,羅馬方面消滅了這兩個部族,羅馬方面可以說是旗開得勝。
不過,羅馬方面並沒有因此而敢放下心來,因為據顯示,當時還有一支日耳曼部族辛布里人也正在南下的途中。並且這支辛布里人正是當時與羅馬長年纏鬥的三個日耳曼部族(辛布里、條頓、安布昂)當中實力最強,自然也是最難纏的。是故馬略並沒有立刻解散軍隊,而是率軍回到義大利之後,繼續在北方加緊整補和訓練。

義大利戰役

羅馬方面的擔心似乎並不是多餘的,前101年左右,辛布里人在其酋長波伊奧利克斯的帶領下侵入了義大利,由於羅馬在義大利北部只留有少量守軍,所以立刻被辛布里人突破入了義大利腹地波河流域。這裡自古以來是羅馬的北大門,是故羅馬方面得知這一條訊息之後極為緊張,立刻派遣馬略率軍北方戒備。
據傳,辛布里人在進入義大利之後,曾經與羅馬方面進行過一次會談。因為曾經數度大敗羅馬軍隊,所以辛布里人對於羅馬的力量也並不懼怕。傳說,在會談時,辛布里人方面挾阿勞西奧之戰的勝威,要求羅馬方面割讓波河流域給本方。然而羅馬方面卻表示只有一戰。自然下一步只有備齊兵刃,於戰場相見了。在這種情況下,馬略立刻率領著他的軍隊在波河流域尋找日耳曼人試圖進行決戰。
最終馬略的羅馬軍團和波伊奧利克斯的辛布里部落相遇於義大利北部的韋爾切利附近,一塊被稱為洛丁平原的地帶相遇。雙方同時選擇了這裡作為戰場。

戰前狀況

對於馬略而言,此戰關乎羅馬的生死存亡。因為戰場正是在作為羅馬北大門的波河流域,所以馬略無論如何不敢怠慢。他集中了所有可調動的部隊,集結待命。同樣,日耳曼人方面,波伊奧利克斯的辛布里人也是整個部族都集中在了這裡。對於他們而言,如果想獲得波河流域這一塊安身立命之所,他們就唯有前進,擊敗羅馬人。
在兵力上,羅馬方面在決戰當日的部隊數一共是八個軍團。
至於日耳曼人兵力,有人認為應該是16萬至18萬,也有人認為是21萬。而據羅馬方面認為,下限不會少於二十萬。看似人多,但其實包含大量的老幼婦孺。換言之,真正能夠投入戰鬥的人員數未必有許多。不過在可其供作戰的戰士群體當中,有一支約15000人左右的騎兵部隊,這是辛布里人所最得意的一樣破敵利器。也將是羅馬方面最大的威脅。
在陣形部署上,馬略的那5.23萬人分作了兩個部分:他自己率領的3.2萬人布置在了左右兩翼,並將兵力平均分攤開來。而另一位羅馬執政官卡圖努斯則率領20300萬人布置在正面。

戰鬥

雖然絕對數量上不占優勢,但馬略並不對戰局擔憂。因為他手下有這樣一支強大的,實力堪稱世界之冠的軍團。新編各軍團的強大戰鬥力,加上他本人天才般地指揮藝術,使得馬略自信這一戰的勝利只是舉手之勞。
相對的,日耳曼人也處於興奮之中。在辛布里王波伊奧利克斯眼中看來,眼前的這支羅馬軍團和數年前自己在阿勞西奧之戰中殲滅的羅馬軍團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作為一個慣例性的舉動,他將隨行的車杖於本方部隊的後方並圍繞成環形,並將隊伍中的婦孺們放置於其後。這對於一個確認勝券在握的蠻族酋長而言,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布置。
具體的交戰時間,一般認為是從公元前101年的7月30日左右開始。這天早上,當羅馬軍團在預定地點集結起來並列陣完畢之時,迎面便是著裝華麗,防護完備的辛布里族戰士浩浩蕩蕩地踏入戰場:據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的描述,他們身披厚重的鐵甲,手中的盾牌閃爍著銀色的光芒,頭戴著模仿野生動物頭顱的頭盔,並且飾有巨大的羽飾。他們使用帶有兩隻對鉤的標槍作為遠距武器,而每人手中那柄令敵人望而喪膽的長劍尤為醒目。
雙方各自擺開了陣勢,隨即便展開了交戰。
當雙方的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馬略將兩翼展開,在對方全然來不及防備的時刻突然夾擊其側面。同時,一直與辛布里人在正面纏鬥著的羅馬軍團正面部隊也在指揮官卡圖努斯的率領下開始挺進,羅馬人開始全面進攻,逐步地向對方的陣地挺進,日耳曼人的陣形一點一點地被撕開。
描繪韋爾切利之戰的油畫描繪韋爾切利之戰的油畫
這一戰,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天三夜。到第三天也就是前101年8月2日左右,辛布里人的整個隊伍已經徹底崩潰了。
最終,羅馬獲得了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