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冷兵器)

鞭(冷兵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鞭,中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
  • 外文名:Whip
  • 所屬:古代兵器
  • 分類:金屬類的硬鞭和皮革類的軟鞭
  • 稱號:百兵之勇
  • 使用高手:黃蓋,呼延灼,尉遲恭
形狀種類,技擊要領,訓練方法,實戰技巧,使用高手,

形狀種類

鞭為短兵之一種,其由來與相同,惟鐧必雙用,鞭則有單雙軮硬之分;考諸古籍所載,大都系單鞭硬鞭;稽之現在,則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於何時?創自何人?至雙鞭之法,疑後人因見於戩法雙用,攻御並行之便利,故竊其法,易單為雙。然鞭戩同為無刃之短兵,不過形式稍異;至若掄舞攻御之法,主力點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異,彼創雙鞭者,亦正見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區別如是,而名稱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節鞭,虎尾軮等數種,其餘無論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門戶雜出,多少不同,惟尉遲鞭法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傳,甚堪惋惜。此外即尋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餘,勉強組成。
硬鞭硬鞭
鞭有單、雙、軟、硬之分,其質有銅、鐵、鐵木、純木之別,與用皮革製成,驅趕牛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軟鞭類的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等,與趕牛馬的鞭子,在來源上,可能有一定的關係。還有一種木質鞭桿,其長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寬度之,亦稱“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時極方便。鐵鞭為六角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有的鞭首上聯綴一條短鐵鏈,上系兩節鐵棍,稱做聯珠雙鐵鞭。還有一種鐵鏈夾棒,出自西北地區,是受農家打禾連枷啟發創製而成的。
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謂之軟鞭。鞭適用於馬戰與步戰。硬鞭一般用於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
九節鞭九節鞭
軟鞭由鏢頭、握把、若干鐵制鞭節和圓環相連而成。軟鞭在晉代即已出現,被認為是猛烈暗器,不易抵禦,有7節、9節、13節之分,習稱九節鞭。攜帶方便,使用可長可短,軟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纏、掄、掃、掛、拋、舞花及地趟鞭等。軟鞭以圓運動為主,藉助手臂搖動,身體轉動,增加鞭的擊打速度,改變鞭的運動方向。軟鞭分單鞭和雙鞭,也可與其他器械配合。硬鞭有兩種,一是竹節鋼鞭,形如竹節;另一種是13節水磨鋼鞭,長約1米,鞭尾有堅木或鐵制柄,頭尾皆可握,能兩頭使。擊法有擋、摔、掉、點、截、盤、掃等。 方節鞭:由鞭身和握把組成。鞭身為十一節方形鐵疙瘩組成。鞭把為圓形鐵制。用時可以鞭身擊打,也可以用鞭尾之小鞭甩擊。
秦家鞭:此鞭鞭長四尺,通體為長鐵桿。其上下二端各有一突出的圓球。無明顯的鞭把和鞭尖的區別。其用法同硬鞭。
硬鞭硬鞭
雷神鞭:屬硬鞭。其鞭長四尺,鞭把與劍把相同。鞭身前細後粗。共為十三節,形如寶塔。鞭身為方形,每節之間有突出的鐵疙瘩。鞭尖成方錐形,有利尖。鞭身粗一寸有餘。把手處有圓形銅護盤。鞭重三十斤,通體為鐵制。
水磨鋼鞭:短兵器械之一。屬於硬鞭。鞭長三尺五寸,鞭把為五寸,鞭身長三尺。鞭身後粗前銳。呈方形,有十三個鐵疙瘩,鞭頭稍細,為方錐形。鞭把粗為一寸三分。鞭頭鞭把三處均可握手,能二頭使用。
竹節鞭:屬於硬鞭。其鞭長四尺半,把手為圓形,上有若干突出圓結,便於握手。把手前有圓形護盤。鞭身前細後粗,呈竹節狀,共有九節或十一節不等。鞭身頂端很細。通體為鐵制。

技擊要領

鞭與鐧使法相似,主要以擋、摔、點、截、掃、盤、板、戳、攔、撩、撥,以及絞壓等主。它要求演習者在身法上轉折圓活,剛柔合度;步伐輕捷奮迅,與手法緊密配合。軟鞭是軟硬兼施的兵器,其特點是身械協調性強,演練者強,既要有擊打速度,又要體現靈巧的方法。尤其舞動時,上下翻飛,相擊作響,如銀蛇飛舞,使人眼光撩亂,因此有極好的表演效果。
鞭是一條繩,全靠纏得清。這條諺語通用於鞭類的軟器械,如流星錘繩鏢桿子鞭、鐵練等兵器。如果纏繞不清,勢必打不著人而打自己。軟兵器鞭講究縱打一線,橫打一扇,收到手中是一團,掄將出去是一片。收回時勁力要軟,要柔;打出時要剛,要快。所以又有這樣的諺語解釋鞭法:“收回一團放出一片。收回如蟲,放出如龍。收回如鼠,放出如虎。”
刀
練鞭一定要鞭法清晰,步法穩健,鞭隨身轉,亦隨步換,收放自如,快而不亂。雙鞭單鞭,均不易練。有鞭法歌一首可供參考:“七節一抖放亮光,架撥抽打走四方。前打浪子踢球式,後打背鐧披脊樑。左打跨虎蹬山腳,右打片馬扣里襠。上打朝天一柱香,下打黑狗滾地躺。金絲盤頭養腦力,纏肘舒胃養心腸。攔腰圍蛇通三氣,分水提步好良方。”

訓練方法

軟鞭的練法並不複雜!若一言蔽之,就是“五花運動”。五花的形式就是畫8字,不過鞭法里的8字是橫的而非直的。橫8字中×的走向是五花分類的技術依據:×的走向是由上向下的五花叫做正五花;×的走向是由下向上的五花叫做反五花;8字呈水平狀的五花×的走向是左右式的,這叫平五花。這是鞭法的運動軌跡,亦即鞭法模式。軌跡的練習是鞭法的基礎,因為這不僅僅是鞭法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根本的技法。同時又是鞭法蓄勢的重要形式。
正五花是左右斜劈的模式;反五花是左右斜撩的模式;平五花是左右掃模式;斜五花是劈掃撩掃的模式。鞭法練習的第一步,是以稍慢的速度掄這四類五花。基本練習有一點極需注意,那就是要放長,當鞭梢放得最適時,手臂也伸的最長。換句話說,手臂應成為鞭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用身體揮鞭而不是小臂揮鞭。
槍
當揮擊練習到熟練,大形流暢飽滿時,即可進行劈撩掃的練習。五花是720度迴環,在開始時,可反覆練習360度蓄勢,360度發力。熟練後,再進行180度蓄勢,180度發力。即左右開弓練習。劈撩掃的練習要特別注意,發力要用剎勁,即拉鋸樣的回抽勁,這一點必須強調。揮擊練習到相當自如以後,就可以進行抖擊練習。抖擊的技術概念:在180度的範圍內完成720度迴環。通俗的講,就是沿一條直線反覆地做S形運動。這個模式藉助輔助器材說明:準備一條濕毛巾,抓住一頭,用另一頭向前方甩打。當你的手猛烈的抽時,毛巾便會發出叭叭的響聲——這就是抖的模式,毛巾的運動軌跡就是軟鞭抖擊的軌跡。然後,你把鞭子按照抖毛巾的方式甩打,慢慢就會掌握抖擊。
抖擊可以按正五花、反五花和平五花的模式抖,熟練後無處不可抖,也可以左右開弓連擊。甚至,可以抖到近於直入直出的狀態,隔著窗花眼打人,當然,那就不是三兩天的功夫了!抖擊揮擊都可以做纏的先導。纏並不難練,難的是用於實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反覆借揮和抖練習纏的形式和深度,久而久之,無師自通。當單項鞭法熟練後,就可以進行複合鞭法的練習,複合練習實際上就是實戰模擬,從起手到打擊大致有章可循才是。根據我體會,無論何種鞭法,均應從撩鞭開始,當鞭在前上方蓄勢後,再任意組合。這開頭的一鞭,要求有氣勢有力度,決不可松松垮垮;以下連線的鞭法,要環環相連,密不透風,務必造成秋風掃落葉的效果。
劍
戟
五花的基本技法,也是式與式的連線器。二組五花套一組抖是最平常的組合,一組五花套二組抖也並無不可,各人可以自便。至於練習中的身形和運動方式,建議持鞭手始終在前,運動以寸步、墊步、倒步、撤步等直線步法為主。交換步大竄大跳的步法,實戰中並不需要——軟鞭的覆蓋範圍達4米方圓,而訓練有素的抖擊一擊必殺,又何必故作高深自欺欺人呢?即使背後有敵來襲,一個轉身即可,又何必捨近求遠呢?

實戰技巧

九節鞭要帶在身上,習慣上是纏在腰裡,臨敵要解脫,難免不誤事。八節鞭二次對摺後,兩頭對稱插在皮帶上正合適,臨敵一拔而出,十分迅捷。鞭上帶彩。不止是為了美觀,更重要的是有助於調整鞭的走向。至於鞭頭要輕,這是鞭法的特殊技術的要求。鞭法以抖打為主,只有輕,才會劇烈轉折,爆發強力。如果鞭頭重,則往往一抖即斷,變成廢物一件。傳統鞭法中沒有抖擊,只有劈砸式的擊打,九節鞭不過是流星錘的縮短,主要原因就是頭太重的緣故。
從作用範圍來看軟鞭屬於長兵。那么,軟鞭技擊要首先講究以長擊短。事實正是如此,對於手持短刀、短棍之類兇器的對手,完全可以直接攻擊,不計其餘。那情況如同鞭子打狗,根本不必擔心狗牙會穿過鞭子的作用範圍。當你與對手距離太近時,要以猛烈的揮擊將敵驅開,然後,一鞭抖擊結束戰鬥。
如果在房子裡邊發生格鬥,軟鞭應該對摺使用,象利用刀劍一樣,儘量發揮揮擊作用。建議首先攻擊對方的手,打落對方的兇器,然後攻擊頭部。當然,如果對發力有相當的造詣,那么,對摺鞭子的短距離抖擊亦足以殺傷對方。如果對方使用的是長棍,要看他是否搏擊行家。對於武盲莽漢,訓練有素的鞭子打他如同打瞎子;對於行家裡手,則必須一邊運動一邊抖擊,儘量不要被棍纏住。一旦鞭被纏住,要果斷地放棄鞭子,展開近身搏擊,攻擊要在鞭子失去的同時進行,千萬不要猶豫。
斧
如果對手也使用軟鞭,這同樣得區別對待。可以先抖他兩鞭試探一下。如果對方練習的是傳統鞭法,那么他對抖法是無法破解的,只有挨打的份。鞭頭很重的鞭子,便是傳統鞭形,遇之可以肯定。假如對手也是抖擊打法,那么就得小心,必須按刀劍的擊殺模式來拼搏,功夫深的要占便宜。軟鞭的用法是舉不勝舉的,但最利於夜戰和以少勝多。一條鞭子在手,強似雇個保鏢,即是弱女子一旦掌握好它,也就平添三分英雄氣。鞭法適用於一切可以彎曲的物件,皮帶、機用三角帶、萬能帶、鐵鏈條、鋼絲繩、不鏽鋼尺,濕過水的麻繩、棕繩、膠皮電絲、腳踏車鎖乃至濕樹根,均可以鞭的模式用於技擊。

使用高手

黃蓋
黃蓋(生卒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跡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鞭(冷兵器)
呼延灼
呼延灼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并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時,坐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為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梁山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遼國王慶田虎方臘,多建功勳。班師回朝後,呼延灼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後來率領大軍,打敗了金兀朮四太子,大軍一直殺至淮西,呼延灼陣亡。
鞭(冷兵器)
尉遲恭
尉遲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唐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尉遲恭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廢朝三日,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吊,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陪葬昭陵。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鬥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鬥神”的原型。
鞭(冷兵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