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馬俑

鞍馬俑

馬鞍的馬俑,出自各個朝代。最著名的是秦鞍馬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鞍馬俑
  • 出土地點:各地
  • 所屬年代:主要是秦朝、唐朝等
秦鞍馬俑
鞍馬是騎兵的坐騎,四蹄直立,勁健有力,兩耳如削竹,耳前有鬃花,尾巴成辮形,馬背上皆有鞍韉,其兩端微隆,中部下凹,鞍面上雕有鞍釘,鞍韉周圍綴有纓絡和短帶,馬肚下有一條肚帶將鞍韉固著於馬背,帶頭相接處有一參扣,參扣於馬肚左側,馬尾可拆卸。這時雖然已有了肚帶和後鞍,但前邊沒有盤繞馬胸的胸帶,使鞍易於向後滑動。這表明馬鞍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鞍馬上沒有配備馬鐙。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
秦鞍馬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鹹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完成。
據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