鞀

鞀, 拼音táo,注音 ㄊㄠˊ。意為有柄的小鼓。古同“”:“(仲夏之月)命樂師修鞀鞞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鞀
  • 外文名:drum
  • 拼音:táo
  • 注音:ㄊㄠˊ
  • 五筆86:AFVK
  • 部首:革
  • 釋義:古同“鞀”。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相關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五筆86:AFVK
五筆98:AFVK
五行:火
UniCode:U+9780
四角號碼:47562
倉頡:TJSHRGBK
編碼:EC8A
筆畫:14

基本解釋

◎ 古同“”:“(仲夏之月)命樂師修鞀鞞鼓。”
鞀

相關詞組

鞀鐸:táo duó 鞀鼓和木鐸。古代察賢和徵詢民意時用。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明台衢室,盛時隆鞀鐸之懸;雅管風琴,善俗重鞧軒之采。” 清 龔自珍 《對策》:“聖懷沖挹,兼聽無遺,瞻鞀鐸之在懸,許圭璋以自達。”
懸鞀設鐸:〖出處〗《議院》。懸:吊掛;鞀:鞀鼓,撥浪鼓;鐸:大鈴。吊起鞀鼓,設定鈴鐸。指聽取臣民的意見【出處】清·陳熾《議院》:“泰西議院之法,本古人懸鞀設鐸,閭師黨正之遺意。”
【近義詞】懸鞀建鐸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懸鞀建鐸:懸鞀設鐸近義詞,指聽取臣民意見。
〖出處〗語出《淮南子·氾論訓》:“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徒刀切,音陶。《說文》遼也。《玉篇》與鞉同。如鼓而小,持柄搖之,旁耳還自擊。《禮·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釋名》鞀,導也,所以導樂作。《呂氏春秋》有倕作鞀。《淮南子·主術訓》武王立戒愼之鞀。 《集韻》或作鞉𪔛。籀作㲈,亦書作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