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

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

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是尿路感染的主要併發症之一,多發生於急性症狀性尿路感染,特別是使用膀胱鏡檢查或使用導尿管後(長期留置導尿管者更易發生)。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
  • 發病部位:尿路
  • 主要症狀:寒戰,高熱
  • 主要病因:尿路感染
病症簡介,臨床表現,治療,

病症簡介

嚴重的複雜性腎盂腎炎,特別是並發急性腎乳頭壞死者也易發生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偶可見於嚴重的非複雜性的腎盂腎炎。多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黏膜的損傷,革蘭氏陰性桿菌侵入血流,均可引起敗血症。據 Tunn和Thieme統計,在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中,由尿路感染引起者占55%。其死亡率較高,無休克者死亡率為15%~47%,伴有休克者為37%~82%。尿路感染是革蘭氏陰性桿菌侵入血流的最主要途徑之一。

臨床表現

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在起病時,大多數病人有寒戰、高熱(呈高度弛張熱)、全身出冷汗,另一些病人僅有輕度全身不適和中等度發熱(呈稽留熱型),起病緩慢,稍後,病勢可變得兇險,病人血壓很快下降,甚至可發生明顯的休克。伴有重要器官(心、腦、腎)缺血的臨床表現,如少尿、氮質血症、酸中毒及循環衰竭等。休克一般持續3~6天,嚴重者可因此而死亡。
在起病時,血白細胞可減少,隨即白細胞數可中等度增加並有核左移現象。於少尿出現之前,常有輕度的蛋白尿。病人可有代謝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鹼中毒,有些病人可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治療

據統計,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的病死率為20%~40%,其中,尤以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所致最高。如果並發休克,其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並立即給予適當的處理,因此,醫生對尿路感染患者要時刻警惕本病的發生。如果病人出現本病的可疑情況時,應立即抽血作細菌培養,並尋找感染源(如留置導尿管、使用尿路器械檢查等)。除去感染源是處理敗血症休克的重要措施,同時,應立即採取下列治療措施。
抗感染治療
在懷疑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時,應迅速地使用強有力的抗菌藥治療,在未有藥敏結果之前,可根據臨床工作經驗,結合病人情況和當時當地的流行病學材料及抗生素的藥理作用來決定。通常,一個沒有合併症的敗血症,如果藥物有效,可在用藥後48~96小時出現體溫下降,治療可持續14~21天。如果無效,此時藥敏結果已出,可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Bergan對6633個菌尿標本進行分析,認為慶大黴素、頭孢噻肟、頭孢西丁及頭孢呋肟最為敏感。Gillen Water複習文獻指出:氨基甙類抗生素,或先鋒黴素類加廣譜青黴素是治療敗血症久經考驗的方案。由於氨基甙類,尤其是與先鋒霉類合用會加重腎毒性,在休克時易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故列為禁忌。採取新合成的對腎無毒性的抗生素,此兩種抗生素聯合治療為佳。
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要點是靜脈補充血漿容量物質,如血漿、右旋糖酐、電解質溶液等,以維持身體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補鹼以糾正酸中毒;為防止輸入液體過多,應同時做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在採取上述措施時,要密切注意避免發生肺水腫。另外,使用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每分鐘2~3μg),或小劑量多巴胺(靜脈滴注,75~100μg/分鐘),可增加心搏出量,擴張腸系膜和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和尿量,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此可以減輕毒血症狀。激素應早用,在組織細胞嚴重損害之前使用效果尤佳。有人主張可靜脈一次推注地塞米松20~30mg,或靜脈滴入氫化可的松200~300mg,以後每4~6小時重複一次,用藥24小時後停藥。
肝素預防和治療DIC
DIC為敗血症的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極高,因此,本病一旦確立,應在抗感染、改善微循環基礎上及早給予肝素治療。用法:0.5~1.0mg/kg(首次一般用1.0mg/kg),4~6小時靜注或靜滴一次,使凝血時間(試管法)維持在正常的2~3倍,待DIC 完全控制後方可停藥(常需3~7天)。
通暢尿路
Tunn和Thime對32例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採取綜合措施及氧哌嗪青黴素治療,結果有梗阻者7例中2例死亡,而無梗阻者25例中僅1例死亡,所以,通暢尿路是治療本病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