靣

靣,漢字,讀作miàn,同“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靣
  • 拼音:miàn
  • 部首:靣
  • 部外筆畫:0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miàn
部首:靣
部外筆畫:0
總筆畫:8
繁體部首面
部外筆畫:0
總筆畫:9
五筆86&98:DLKF
倉頡:MWR
筆順編號:13252511
四角號碼:106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763
基本字義:
◎ 同“面”。
英譯:
surface、face、side、cover
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彌箭切,音偭。《說文》本作,顏前也。從,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禮·曲禮》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注》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注》私覿也。
又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注》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注》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注》師古曰: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為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注》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考證:〔《說文》本作,顏前也。從自〕 謹照原文自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