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片

面片

面片,又稱尕面片,是以麥粉為主料製作的食物,是西北地區民眾最喜愛也最普及的一種麵食。由於混放的蔬菜,肉類等不同,面片還有多種風味各異的品種。

做法簡單易行,可以不用工具。一般是先將調揉好的面,切成短條,待鍋里的蔬菜、肉等煮好後,兩手將短條面壓開,拉長,一手拿麵條,一手揪為方塊形下到鍋里煮熟即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片
  • 主要食材:麥粉
  • 分類:西北菜
  • 口味:辣
  • 別名:尕面片
面片,做法,市場上的面片,典故,

面片

西北地區因氣候原因,缺乏蔬菜,因此當地人們都擅長與粗糧細做,內、饃、面的做法有很多種,味道都比較鮮美,口味各一。西北地區三種麵食比較出名,分別是面片、炮仗拉麵。其中面片是西北地區民眾最喜愛也最普及的一種麵食,一般做為晚飯的主食。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擀麵杖擀薄,再切成塊入鍋。一種是將冷水和好的面,捏扁拉成長條後,再揪成如“指甲蓋”大小的面片入鍋,據面片形狀不同,揪成指甲大小的面片稱“指甲面片”;揪的面片比較大者戲稱“攔咀面片”。然後入鍋撈起,澆上羊肉清湯,加入羊肉丁、西紅柿、青蘿蔔片成為“西紅柿羊肉麵片”;和牛、羊肉片、豆腐、粉條、蔬菜混吃成為“燴麵片”;還有和牛、羊肉、冬粉、蔬菜混炒成為“炒麵片”。品種繁多,滋味各異。青海人也將指甲大小的面片稱為"尕面片"。"尕"是方言,小的意思,也含有愛稱的成份。寧夏陝西人稱揪面揪面片

做法

擀麵片做法同一般的手工麵條,比較簡單,與一般手擀麵的區別是最後交將面切成方塊。面片的做法的工序是:和面、面擀成餅狀、醒面,做湯,揪面片。和面時面和水的比例為2:1,和面的水中要少許放鹽,一般用涼水,和出的面比較勁道,在醒面的過程中就可以做湯了,做湯的種類很多,面片成功與否取決於揉出的面和做出的湯,面揉不好很難揪,湯做不好面片不入味。醒面大概需要15分種,跟溫度和揉出的面的硬度有關,待下鍋時切成短條,再用手揪成指甲大小的方塊,厚度為基本上小於2毫米。
甘肅,青海,寧夏以及靠近西部的陝西人不論男女,一般都是下面片的好手。那手底下,面葉如秋天的樹葉一樣,紛紛而落,一會兒,一大鍋面片就下好了。當然,下得好的揪出的面葉如手指甲那么大,薄而勻稱,叫作"指甲面片"、"雀兒舌頭"。下得差的揪出來的面葉大而厚,並且大小薄厚不一,形狀也不正規,人們譏之為"攔嘴麵皮",意思是面葉大得放不進嘴裡。
高原上氣候寒冷,過去冬天沒有新鮮蔬菜,一旦菜瓜剛熟,摘一兩個鮮嫩的菜瓜下面片,叫作"菜瓜面片"。麵皮下好後,再打上雞蛋,味道又不一樣,叫做"雞蛋面片"。放了羊肉,羊肉味特濃,就叫做"羊肉麵片"。這些面片都是帶湯的。如果把煮好的面片用漏勺打出來,和上炸醬,就叫作"燴麵片"。而打出來後又用粉條、牛羊肉等混炒,則叫作"炒麵片"。

市場上的面片

西寧,西安,蘭州,銀川等地街道上賣的一般是"炒麵片"和"燴麵片",在城鄉家庭中一般吃帶湯的各類面片。面片的做法有講究和簡單之分,一般來說,家中講究一些,要求下得小、薄勻,味道好;而在野外,由於條件所限,就簡單一些。搞副業、做生意的,在茫茫草原或漫漫旅途中,三塊石頭一放,上面支起一口鍋,隨便在盆、鍋里調上面,一邊揪一邊下,煮熟能吃就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石一鍋尕面片"。所下的面葉有時是一塊一塊的,因而又叫"疙瘩面片"。不論怎樣艱苦的條件,只要有鍋有面有水,不要刀不要板子,西北人就能揪上面片美餐。

典故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相傳有一對戀人被迫離開家鄉,在沓無人煙的草原上,他們只有一口鍋和一點面,能幹的少女居然在自己的大腿上揉出了面,便為丈夫揪出了一鍋可口的面片。
面片是西北人的家常便飯,隨之便有一系列的風俗講究。如果是男方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如端上面片,男方家的就不用再說了,說明遭到了拒絕,因為面片是揪斷了的。如端上了長長的拉條,表示婚姻可成。人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誰家如果表示同意婚姻而端上了面片,則要被笑話。有遠方或尊貴的客人來家,一定不能下面片,否則會失敬傷客。家人要出遠門。有的地方專門揪面片送行,據說面片預祝出門人辦事利落,馬到成功。也有的地方專門下長面葉(如拉條子)送行,據說這種麵食預祝出門人順利往返,而面片則被認為途中會出差錯,辦事不成。
當然,現代人對這些是不相信了。但面片將永遠出現在西北人的飯桌上和西安,銀川,蘭州西寧的飯館裡,並將永遠受到人們的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