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01霍亂弧菌腸炎

非01霍亂弧菌腸炎為非01群霍亂弧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胃腸炎型和痢疾型。近年來,隨著霍亂髮病率的下降,非01群霍亂弧菌感染流行的範圍、強度和致病力有上升趨勢,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報導,在南亞發生的霍亂流行,不被霍亂弧菌01群和非01群霍亂弧菌診斷血清所凝集,此流行株至今為未記載過的新血清型霍亂弧菌,故定名為0139霍亂弧菌。又由於該菌株首次從孟加拉灣沿岸地方分離,建議其同義詞為“Bengal”型。有人認為本菌可產生一種志賀毒素樣細胞毒素,它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已證實有的菌株能產生霍亂腸毒素或耐熱腸毒素。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由非01群霍亂弧菌引起
  • 常見症狀:腹瀉,嘔吐,循環衰竭,肌肉痙攣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非01群霍亂弧菌,根據其O原抗原的不同可分為02~0138血清群。鞭毛抗原是其與霍亂弧菌的相同的地方,但是它們的菌體抗原不同。非01群霍亂弧菌與,0139的血清群也不同。但非01群霍亂弧菌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其外抵抗力很強。
有些菌株已經被證實能產生霍亂腸毒素或耐熱腸毒素。有些人也認為,其致病因子很可能是一種志賀毒素樣細胞毒素,是由該菌產生。

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起病急驟,少數病例在病前1~2日;有頭昏、倦怠、腹脹及輕度腹瀉等前驅症狀。
1.吐瀉期
(1)腹瀉無里急後重,多不伴腹痛,數次、數十次,大便失禁;黃色稀水樣便,米泔水樣大便,洗肉水樣大便;ELTOL型多見
(2)嘔吐先瀉後吐,多無噁心;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米泔水樣物;輕症可無嘔吐
2.脫水期
(1)循環衰竭失水性休克的表現,煩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迅速下降,甚至不能測得;呼吸短促,皮膚黏膜發紺;尿量減少,血尿素氮升高;中度及重度脫水。
(2)尿毒症酸中毒Kussmaol呼吸(深大呼吸)。
(3)肌肉痙攣體內鹽類大量散失,嚴重低鈉,引起肌肉疼痛性;痙攣和肌肉強直狀態,以腓腸肌、腹直肌最為突出。
(4)低血鉀肌肉張力減退,反射消失,腹脹,心動過速、心搏無力、心律不齊等症狀,以及心電圖Q-T時限延長,U波出現,T波平坦或倒置等。
3.恢復期
腹瀉停止,脫水糾正後多數症狀消失,少數病例內毒素入血,發熱38℃~39℃,持續1~3天。

檢查

1.血液檢查
因液體丟失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壓積增高,血紅蛋白增高,白細胞可達10×109~30×109/L。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增多。血清鉀、鈉在疾病初期多數在正常範圍,經輸液後普遍降低,但氯化物多數高於正常,尿素氮增加,HCO3-下降(<15mmol/L)。
2.尿液檢查
多數患者尿液呈酸性,可有蛋白,紅、白細胞和管型。尿比重為1.010~1.025之間。
3.糞便檢查
(1)鏡檢 半數病例糞便中有黏液,鏡檢僅見少數白細胞。
取糞便標本立即進行直接懸滴檢查,可發現運動力強、呈穿梭狀運動的弧菌。用暗視野檢查可見細菌呈流星樣特徵性運動。
(2)培養 在作鏡檢的同時,將標本接種於鹼性(pH8.4)蛋白腖水進行增菌,然後作分離培養。
4.血清學檢查
常用血清凝集試驗及殺菌試驗,一般不能作為早期、快速診斷的依據,常用作流行病學調查或回顧性診斷。

診斷

1.臨床特點
有腹瀉,嘔吐,水樣便或伴有發熱,腹痛,黏液便。
2.流行病學
有食用污染食品或海產品史。
3.實驗診斷
細菌培養可採用鹼性蛋白腖,鹼平板,血平板等,必須通過血清學,氣相色譜法和生化反應與01群霍亂弧菌進行鑑別。

治療

1.治療原則
嚴格隔離,及時補液,輔以對症治療。
2.嚴格隔離
按甲類傳染病隔離,確診和疑似患者分別隔離直至症狀消失後6日,並隔日糞便培養1次,連續2次陰性者可解除隔離。
3.及時補液
通常選擇與患者所失去的電解質濃度相似的541液,其每升含NaCl5g,NaHCO34g,KCl1g,為防低血糖,常另加50%葡萄糖20ml,配製時可用0.9%NaCl500ml,1.4%NaHCO3300ML,10%KCl10ml,10%葡萄糖140ml比例配製。應遵循早期、快速、足量、先鹽後糖、先快後慢、糾酸補鈣、見尿補鉀的原則。輸液的劑量和速度應視病情輕重、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尿量及血漿比重而定。
兒童患者的糞便含鈉量較低而含鉀量較高,失水較嚴重,病情發展較快,易發生低血糖昏迷、腦水腫和低血鉀症,故應及時糾正失水和補充鉀鹽。
4.抗菌治療
這是補液療法的輔助治療。抗菌藥物能減少腹瀉量,並可縮短瀉吐期及排菌期。常選用環丙沙星,每日2次,諾氟沙星成人,每日3次。可選其中之一,一般3~5日為1療程或可用喹諾酮類或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磺胺甲噁唑)等,療程3~5天。
5.對症治療
糾酸。糾正休克和心力衰竭。糾正低血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