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

非營利性是民辦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是在教育部支持下,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指導下,由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自願組成的協作組織。

實行非營利性辦學,是民辦高等教育公益性的集中體現。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並在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分類管理改革試點,成立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是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創新性探索。
在3年多試點探索的基礎上,2013年12月12日,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等26所民辦高校發起成立了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這是深入推進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重大舉措,體現了大力發展非營利性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導向,為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搭建了新的平台,將極大促進民辦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提高,促進民辦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聯盟是在教育部支持下,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指導下,由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自願組成的協作組織。發起成立聯盟的民辦高校,均具有很好的辦學基礎好,非營利性辦學方向明確,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聯盟成員簽署了公約,共同向全社會鄭重承諾: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民辦教育發展規律,堅持走民、特、新的發展道路,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辦學,不謀求任何經濟回報,辦學經費全部用於所在高校建設與發展。
根據章程,聯盟的宗旨是:第一,堅持方向引領。推動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堅持公益性辦學,堅持套用型定位,引導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按規律辦學,促進成員單位依法治校,規範管理,科學發展。第二,堅持服務導向。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發展需求,服務國家高等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師生需求。第三,堅持合作共贏。結合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以自願、平等、協作、創新為原則,搭建溝通和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成員單位間長期的互惠互利和協同創新關係。
當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正處於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全局出發,對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出了系統部署,強調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為下一步深入推進民辦教育綜合改革提供了依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聯盟將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導,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宣傳引導。高舉公益性旗幟,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黨和國家大力發展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導向,宣傳非營利性辦學理念,廣泛爭取社會各界對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的關心和支持,為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第二,交流合作。密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之間的聯繫,密切中外非營利性民辦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分享辦學經驗,促進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第三,調查研究。圍繞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改革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組織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第四,建言獻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及時就相關政策議題提出諮詢意見,推動我國非營利性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的完善。同時,聯盟還將積極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應邀出席聯盟成立大會並講話。魯昕強調,要充分認識聯盟成立的重要意義,依託聯盟,廣泛開展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政策研究,研究差別化的民辦高等教育支持政策,引領民辦高校改革創新,落實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全面貫徹落實。魯昕要求,聯盟高校要堅定堅持非營利辦學方向,高高揚起立德樹人、公益辦學的旗幟,推進校務公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民主管理,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民辦高等學校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引領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魯昕表示,教育部將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優先對聯盟高校予以大力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