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導療法

羅傑斯的 “ 非指導”療法或者 “ 以人為中心療法”認為,人的天性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向善的。 人類,也包括一切其他有生命的有機體,都具有求生、發展和增強自身的天賦需要。 因此,在諮詢方法上,羅傑斯基本上否定了諮詢者的權威與主導作用,主張對當事人的自我反省與領悟過程採取 “ 不指導,不判斷,不主動”的原則,對當事人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並通過這種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營造一種良好的充滿愛的氛圍,當事人在這種愛的氛圍中,便會自己努力去發現真正的自我,便會自己努力去實現真正的自我。 而一旦當事人發現並實現了真正的自我,那么諮詢師的目標便達成了。所以可以說, “ 非指導”療法的治療目標便是使當事人成為真正的自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指導療法
  • 外文名:Nondirective  Treatment
羅傑斯在很多地方都表達了 “ 非指導”療法的目標是要讓當事人真誠而自然地活著, 成為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說要將價值觀、世界觀等的評價標準建立在自己的生活體驗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他人的要求之上。 羅傑斯在 《 當事人中心治療— — 實踐、運用和理論》一書中描述了當事人治療前後的變化: “ 在治療早期,人們生活在他們從別人、從他們的個人文化環境那裡內化的價值觀中”; “ 隨著治療進展,當事人意識到他們是在帶著別人的想法生活,他們不是在成為真正的自我”; “ 逐漸,他們認識到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體驗上進行價值判斷。價值體系沒有必要是外來強加的,而是體驗到的某些東西” 。在其他地方,羅傑斯把治療的目標說成 “ 發現自我”,而 “ 發現自我”就是 “ 把自我看作有價值的人,把自己看作是值得尊重的,而不是被譴責的人”;就是 “ 把他的標準建立在自己的經驗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別人的態度或欲望上”;就是 “ 察覺到他自己的情緒、動機、社會和個人經驗,而不帶有對基本感覺材料的歪曲”。
總之, “ 非指導”療法的目標就是成為 “ 真正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就是要相信自己,把所有的價值觀、世界觀都建立在自己的體驗之上,而不受他人的影響,能達到這種真正的自我的人,被稱為是健康的個體, 成熟的個體。 從這裡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取向,這種個人主義,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這在中國是沒有的, 在道家文化中更是沒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