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精舍

靜思精舍

「靜思」是證嚴上人現出家相前自取的名字;「精舍」則是修行人清修的道場。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慈濟人稱之為「心靈故鄉」,也是慈濟世界的源頭活水。

精舍也是常住眾們修行的道場,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儉樸踏實依律生活,節用資源,愛惜物命,樽擳開支以為慈善濟施。這種「自力更生」的精神,如蓮花連蒂並生,開展至全球的慈濟人皆奉為圭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靜思精舍
  • 外文名稱:Jing Si Abode
  • 地理位置:台灣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
  • 竣工時間:1968年
  • 理念:美化生活
緣起,今日之精舍,環保生活,化腐朽為神奇,廢物再利用,縫縫補補,清涼風,

緣起

佛教慈濟功德會於1966年成立,初期借用普明寺為會所,1968年建造靜思精舍,當時由證嚴法師俗家母親買了土地並出資20萬元,證嚴法師協同弟子共同建造而成,采式建築風格,最早只有大殿及旁邊加蓋的知客室,大殿內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靜思精舍屋頂本為日本黑瓦所鋪,因花蓮多颱風、地震,早先的屋瓦多已破損,1970年證嚴法師的師父—印順導師出資10萬元做補屋瓦使用,證嚴法師決定用水泥砌,以防止天災帶來的損害,並親自與工人一同施工、調整屋脊的斜度。
自始弟子們奉守「自力更生」的清規耕讀苦修,更謹遵印順長老「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悲精神廣行善道,以建立安樂祥和的社會,締造清新潔淨的人間淨土為努力目標。

今日之精舍

如今,慈濟志業對世人的奉獻廣受各界所肯定,證嚴上人的大愛精神更感召全球十方善士。而常住弟子一直是追隨上人推動慈濟志業的堅實後盾,靜思精舍更像是苦海中普度眾生的慈航!
「靜觀一日事,思行萬世善」。靜思常住安處精舍、力行慈濟的實踐精神,是人間佛教的真實寫照。由此令人深信,人人具有佛性,只要心念靜寂清澄,必能洗滌塵事垢染,體悟自我本性;只要持志奉行善道,必能無所求地付出,生生世世利樂有情眾生。

環保生活

靜思精舍是慈濟精神的搖籃,常住二眾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小細節見大智慧,恆與與天地共生息。

化腐朽為神奇

天地之間的萬物是共生共成長的!精舍的菜園不噴灑農藥,以天然養分滋養菜苗。例如:堆肥就是最好的有機肥料;而豌豆苗的莖葉可食,摘取掉的根可回歸大地,營養農作物。每天揀菜剩餘的果皮菜葉經「發酵機」處理後,可製成有機肥再供給土壤營養;資源取之於大地,亦回歸於大地,並以珍惜自然資源、淨化土地為出發點,力行垃圾四大分類:
【第一類】可堆肥:果皮、樹葉、殘食、菜葉等。
化腐朽為神奇化腐朽為神奇
【第二類】不可回收:可燃、衛生紙、布屑、木材等。
【第三類】不可回收:玻璃瓶、保麗龍、塑膠袋、尼龍繩等。
【第四類】可回收:紙張、寶特瓶、養樂多瓶、鮮奶塑膠瓶、鐵罐、鋁罐等。

廢物再利用

精舍早期煮食用的柴火,撿拾自山中的木塊、木材行的廢料、油行的花生殼、米店的糟糠等;除了來自廢紙場、木材行的廢料、建築工地的舊板模,還有環保志工回收的廢棄木箱等原本要被丟棄的「垃圾」。
廢物再利用廢物再利用
老祖先的智慧將每樣植物的特性、功用發揮到極致,則是精舍的環保信條。譬如:柚子皮除了堆肥,曬乾後還可當蚊香用,多奇妙啊!體貼大地的心─落實「惜福愛物」的觀念,碗中的一粒米、一葉菜、一滴油自然不可浪費!用餐完畢,倒些熱水於盤中,輕夾一片菜葉將盤子抹淨,再倒入碗中溫溫喝下;這舉動除有分不忍油漬污染大地之母的體貼,亦方便洗碗的人。

縫縫補補

隨著踩踏的節奏,老舊的縫紉機孜孜地運轉著,常住眾們身著的粗布衲衣全來自衣坊菩薩們的巧手慧心。他們運用多年的經驗,不需打紙版即可裁剪出合身的布片;回收的布料經由他們手中,展現出的是一件件大方實用的衣衫。
而選擇污染較少的肥皂洗衣服,可降低化學品的使用率;人人用手洗衣服,少用脫水機,直接在陽光下晾乾,既可消毒又節省能源。

清涼風

除了計算機器材等相關儀器,必須靠冷氣來維持一定室溫;在精舍,若天氣實在悶熱,也僅是開電風扇,來驅走褥暑。
而空間的多功能運用,則可減少家具的添置和空間的浪費,如電視架又可作為儲藏箱,床下、柜子有儲物箱的設計等等。精舍大大小小的木製品大多出自木工專長的老志工之手,舉凡齋堂的餐桌、上人書房的書架、寮房的衣櫥、辦公室同仁的抽屜、小柜子…甚至附近國小丟棄的椅子,經過他修補上漆後,也一張張如復活般地恢復良能,還可以接受客制喔!
本會各組辦公室所用的紙多採用再生紙,可減少許多樹木被砍伐製紙的命運。辦公紙張、影印紙皆需正反面使用。另外,文書用具以可多次重複使用為原則,例如:多用回形針少用訂書機;除非外寄郵件,必須用新信封較為禮貌,否則信封必用到破損方才捨棄。 巧心構思瓶瓶罐罐還可做什麼?於是在小徑轉折處、窗台上、辦公桌一隅,翠綠盎然的嫣姿綽影也就隨處可見,真正落實了美化生活的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