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岳王廟

靖江岳王廟

靖江岳王廟原為生祠,建於岳飛在世之時。聞名遐邇的岳飛故鄉河南湯陰的岳廟、杭州西湖的岳廟,均在岳飛死後興建,因而靖江的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如今的岳廟是第三次重建,三次重建均由劉國鈞資助。生祠始建於南宋,留有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岳王廟,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築,敦重莊嚴。兩邊抱柱檻聯鐫刻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字型端麗秀逸。岳飛坐像置於殿中,頭戴紅纓帥盔,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態英武,表情肅穆,仿佛決戰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訪民情後憂心似焚,令人倍感親切。兩側是岳飛八稗將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後殿為思岳軒,岳飛像碑立於其中,李綱、韓世忠的詩文鑲於外壁。迴廊環抱二殿,嵌有詞碑、詩碑和岳飛手書《前出師表》之石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岳王廟
  • 外文名稱:Yue Wang Temple
  • 地理位置:靖江市生祠鎮南河沿11號弘毅園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思岳殿  思岳軒  岳飛像碑
歷史記載,民間傳說,重建,周邊建設,

歷史記載

據《宋史》載:“詔飛還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於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飛以泰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於南霸橋,金大敗。渡百姓於沙上,飛以精騎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通,即南通;泰,即泰州;沙洲、沙上,即馬馱沙;百姓是指江淮難民。這些難民,就是當今許多靖江人的祖先。

民間傳說

至於民間傳說,則更為感人。據說南宋皇帝趙構與宰相秦檜狼狽為奸,欲與金兵請和,把精忠報國的岳飛視為眼中釘,一日連發12道金牌,急詔岳飛回京(杭州)。中原百姓依依不捨,擔心金兵再犯,重入水火,意欲跟隨岳飛撤離。岳飛愛民如子,豈忍拒絕?於是帶難民一同南下。當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揚子江邊的馬馱沙時,岳飛徹夜難眠,便起身踱出帳篷,借一彎冷月察看四方。他見此處負江阻海,襟越銜吳,確是一方要地;雖然荒草萎妻,卻有山有水,宜糧宜桑,分明是大江懷中的一顆明珠!一時欣喜,不覺曉露已濕鬚眉。
地圖
翌日,岳飛召集百姓說:“你們不要隨我渡江南下了,就在這裡落腳謀生吧!別看它眼下荒蕪,將來定是魚米之鄉!我願這裡八百年無水災,八百年無旱災,八百年無兵災。”岳元帥的話豈能不聽?從此,百姓們便在這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岳飛一走,百姓感恩戴德,祈望他長命百歲,遂造祠堂,這塊地方後來成了集鎮,便叫生祠堂生祠鎮
傳說雖然與史實不盡相合,但卻為史實寫意傳神。無論史實還是傳說,都表明靖江與岳飛血肉相連。而千百年來,岳廟之屢建,更表達了我們祖先對岳飛恩德之感念,如揚子江水,奔流不息。

重建

第一次重建是1932年,可惜1938年毀於日寇炮火。1962年,劉國鈞回故里憑弔岳廟廢墟,提出再建,並決定將廟址由鎮東思岳橋畔遷至現址。再建之岳廟“文化大革命”中卻首當其難。1978年春回大地,已屆耄耋之年的劉國鈞臨終前對子女說:一定要把家鄉的岳廟修好!其子女劉漢棟、劉碧如遵其遺囑,於1985年捐資三建岳廟。
岳王塑像岳王塑像
2006年12月24日,靖江生祠鎮岳王廟和劉國鈞故居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這是該市首個A級旅遊景區(點)。
岳王廟及劉國鈞故居位於靖江市生祠鎮中街,東為岳王廟,西為劉國鈞故居。生祠岳王廟建於南宋紹興初年(公元1131年),占地2800平方米,整體莊重雄偉,廟內有雙龍璧石獅、岳飛手書石刻等文物。劉國鈞故居占地5000平方米,由舊居、敬修堂、善狳廳等部分組成,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岳王廟體現了中國古代民族英雄“精忠報國”的衛國精神,劉國鈞故居體現了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自強自立的傳統美德、愛國愛黨回報社會的愛國之志,歷史遺存豐厚,自1986年以來,兩處每年合計接待遊客6萬人次。

周邊建設

近年來,該鎮籌資60餘萬元,對岳王廟和劉國鈞故居進行了修繕。拆除周圍建築15處,擴增綠化面積1000餘平方米。目前,該鎮正在對岳王廟一條街兩旁的整體建築進行重新修整,將鎮上全長500多米的主幹道“思岳路”還原成宋式建築一條街,還原思岳路的古街巷、古建築和文物古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