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客語

語言是民族及民系最能表現其特點的外在特徵。客家之所以能稱之為一個民系,主要依據就是因其有獨特的語言。客家話是遷徙至閩粵贛相毗鄰地區之中原人與當地土著人相互交流、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方言。客家人對自己的語言非常重視,早有“寧賣祖宗田,莫丟祖宗言”之說。因此,靖安客家人雖然遠離故土若干代,但仍保持著傳統的客家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靖安客語
  • 聲調:6個
  • 聲母:19個
  • 韻部:40個
音調:
靖安客家話有6個聲調、19個聲母、40個韻部。它的最大特點是保留了較多的古代漢語中的中原音韻和雅言成份。據測試和統計,《唐詩三百首》中的用韻,有百分之九十與客家話的聲韻相同或相近。如上平聲中的灰、開、梅、台、堆等字,用標準的客家話連讀就會感到押韻順口,如果用其他語言去讀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其原因就是“唐韻”屬於古漢語的中原音韻,而客家話恰好在許多方面保留了這種聲韻。
客家話中還有些詞,乍聽起來好象與現代漢語毫無共同之點,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有其漢字依據的。如客家人稱母親為“咪”,便是“母”的變音;稱小為“衰”,便是“細”的變音;稱關雞的地方為“該土祭”,便是“雞棲”的變音。還有些辭彙之所以覺得不好理解,主要是對事物命名的角度不同。如客家話稱貓頭鷹為“夜該頭”,與國語完全不同,就是因為前者是從其頭部形狀像貓頭而說的,後者則以其“日伏夜出”之特性而稱之。其中的“該”是“雞”的變音;“頭”是客家話中部分動物名稱之後附加的詞尾,無實義。
一些語學家還發現,客家話中不僅保留了部分古音,而且留用了不少古漢語的辭彙。如客家人稱我為亻厓,稱你為“虞”、稱臉為“面”、稱黑為“烏”、稱吃為“食”、稱妻子為“老婆”、在部分人稱前面加“阿”等等。用“阿”作詞頭在中國古代的《樂府》詩《焦仲卿妻》中便有:“堂上啟阿母,阿母謂阿女”。客家人稱祖父為“阿公”、稱祖母為“阿婆”便屬於此一類。至於“老婆”一詞,據中國近代名人章太炎先生考證,則“始自漢代”。
靖安客家話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就是有相當一部分詞的詞素及聲韻與國語相同,而與本地話(指先於客家在靖安定居居民的一種方言)卻相異,如爸爸、哥哥、姑姑、樹頁、辣椒、牛、豬、蟬、三、七,等等。其中的“姑姑”,本地人稱“妥者”;“辣椒”,本地人稱“胡殼哩”;“”,本地人稱“吚呃喱”。這說明客語在某些方面比本地話更接近書面語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