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文社

青雲文社

“青雲文社”是一個擁有350年歷史的公益文教組織,它緣起於士紳對科舉學子的資助,使順德成為“狀元之鄉”,並在近代轉變為公益機構資助各級學校,在抗日時期搶救、教養受難兒童,見證了順德乃至珠三角地區的教育發展、政治變遷、城市變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雲文社
  • 外文名:QingYunWenShe
紀錄片,
順德青雲文社,是明末清初由順德地方士紳聯合捐資創辦的公益性文教組織,目標正是為了幫助更多順德學子得以“平步青雲”,是清朝及民國時期順德文教事業經營的大本營,曾與東莞明倫堂齊名。
據《順德縣誌》記載,青雲文社的活躍是從清朝初年開始,並隨著其所管理資產的不斷增加而日漸成為順德眾多早期文教組織中的代表。主要負責為參加鄉試的學子提供試卷費用,以及操辦胡友信、倪尚忠、王尚賢、湛上錫等四位對於順德文教卓有貢獻的先賢祠堂的春秋合祭。
鹹豐五年(1855年),青雲文社轉為順德團練總局下設機構之一,稱為“新青雲文社”。這一時期,青雲文社支持科舉學子的印卷金、公車費、花紅金,到給在京的順德籍官員敬送的炭金、遞年書金、弓箭金,再到在京城購置和建立會館、維護城防炮台的經費。
民國後,青雲文社改為選舉形式的委員制,資金轉而投入到新式學堂之中,包括各中國小校及縣立師範學校等,真正成為徹底的文教組織。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順德大良失守,青雲文社隨同縣府一起遷徙到內地,文社幾乎失去對沙田等資產的掌控。國難當頭,在四會江谷佛仔堂創設“青雲兒童教養院”,由青雲文社撥出經費支持。
青雲兒童教養院回憶圖青雲兒童教養院回憶圖
抗戰勝利後,青雲文社繼續支持全縣教育經費,並在解放後的1951年被接管,停止運作。而青雲兒童教養院則在遷回順德後幾經調整更名,成為今天位於順德陳村的青雲中學。

紀錄片

順德華僑城攜手大乾藝術於2018年初發起“青雲計畫”,項目首期編著完成首部關於文社歷史的研究專著《隱沒的青雲文社》,並廣泛走訪健在老人與學者拍攝完成本紀錄短片《尋找青雲》,為城市尋回被遺忘的歷史和文化精神。
紀錄片說明
出品:廣東順德華僑城
出 品 人 : 馮暉
製片:深圳大乾藝術
攝 影 師 : 大衛·克拉克(David James Clark)團隊
學術支持 : 順德檔案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