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龍耳尊

青銅龍耳尊

青銅龍耳尊,1979年在皖南南陵縣出土的文物,共兩件,形制相同,均定為國家一級乙等文物。現都藏於安徽省博物館。迄今為止,在其他地區尚未發現同類型器物。龍耳尊的出土,為進一步探討春秋早期吳越文化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龍耳尊
  • 發現時間:1979年
  • 發現地點:安徽南陵縣
  • 藏館:安徽省博物館
特徵描述,文物說明,

特徵描述

此尊高28.2厘米,口徑27.5厘米,足徑23厘米,重9.5公斤。形體較大,器壁厚實,器身呈藍銹斑,雙耳呈銅綠色。大口廣肩,肩腹部兩側以巨大的龍形耳為把手,故名龍耳尊。龍作回首狀,豎耳,突目,張口,卷尾,充滿活力,形態生動。器身飾以橫條脊紋(也稱瓦紋)為主題,粗大凝重。肩部、圈足和龍身飾雲雷紋,這是吳越文化青銅器流行的紋飾,具有顯著的地區特徵。巨大龍耳,則為人們透露出寶貴的歷史研究信息,說明它既帶有西周晚期藝術特徵,且又超越了西周圖案上的一些規則,表現出春秋早期創新階段別出心裁的匠心傑作。

文物說明

商代和西周青銅禮器,形制奇特,紋飾怪異,充滿神秘感。西周晚期的作品比較重視形制的輕巧和紋飾的簡練,同時,其威嚴、華麗、宗教性及等級性也相應減少。到了春秋早期,青銅藝術中人文因素不斷加強,工匠們為了突出清新、自由的新氣象,在造型設計中引入更加活潑的動物形象,如龍耳尊,使形狀比較單調的“耳”美化成立體生動的巨龍形狀,龍耳成為尊的靈魂,象徵著吉祥和高尚,較之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神秘奇詭的鳥獸尊更為寫實和實用,不僅是一件純粹用於生活的青銅酒器,也是一件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品。算起來,這件文物埋藏地下已有2700多年,完好無損,實屬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