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從中華民族生態安全和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的學術視野,探索了一條既能保證區域發展,又能保障中華民族生態安全的城市化路徑,從城市與城市化理論分析、青藏高原城市文明與城市化發展進程、青藏高原城市化現狀及其滯後的負效應、城市化發展條件分析、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選擇、青藏高原生態城市化模式構想、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化目標研究、青藏高原城市布局構想、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形象設計、生態城市化模式的制度構想等方面,對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進行系統分析,特別是提出了生態城市化模式的概念,並對其含義、特點、目標、指標、實現路徑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5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馬玉英 馬維勝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3135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既是一部研究青藏高原城市化的學術專著,可供學術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考,同時也是一部面向實踐,研究實際問題的作品,是黨政機關和公務人員學習研究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馬玉英,1964年生,青海省西寧市人,回族,法學碩士,青海民族大學思政部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青海省省級教學團隊負責人,省級精品課程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青藏高原城市化問題。主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城市社會學等課程,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參與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課題。
馬維勝,1964年生,青海省循化縣人,撒拉族,公共管理碩士,青海民族大學副校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族經濟和青藏高原城市化問題。主要講授管理學、文化經濟學、民族經濟學等課程。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第1篇歷史與現狀
第1章城市與城市化理論分析
1.1城市、城市的起源與發展
1.1.1城市
1.1.2城市的起源與發展
1.2城市化及其基本特徵
1.2.1城市化的含義
1.2.2城市化的基本特徵
1.3城市化的一般規律
1.3.1城市化的聚集規律
1.3.2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互動規律
1.3.3城市化的階段性規律
第2章青藏高原城市文明與城市化發展進程
2.1定居生活與村落的產生
2.2私有制的出現
2.3城市的雛形
2.4城市的發展
2.4.1軍事防禦
2.4.2宗教活動
2.4.3交通因素
2.5青藏高原的城市化進程
2.5.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城市化狀況
2.5.2改革開放前的城市化
2.5.3改革開放後的城市化
2.5.4新中國成立後推動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3章青藏高原城市化現狀及其滯後的負效應
3.1城市化現狀
3.1.1與全國的比較
3.1.2與西部地區的比較
3.2城市化滯後的負效應
3.2.1地區經濟發展緩慢
3.2.2人地關係緊張
3.2.3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3.2.4公共基礎設施利用效率低
3.2.5環境和資源壓力加大
3.2.6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第2篇發展條件
第4章城市化發展條件分析
4.1加速推進城市化的有利條件
4.1.1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總體背景
4.1.2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
4.1.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生態移民的流向
4.1.4青藏鐵路的貫通與高原開放進程的加快
4.1.5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工業化進程的推進
4.1.6城市化動力機制的綜合分析
4.2制約城市化發展的因素
4.2.1自然條件
4.2.2經濟條件
4.2.3社會條件
4.2.4文化傳統與習俗
4.2.5制度因素
第3篇模式構想
第5章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選擇
5.1不同類型城市化模式比較分析
5.1.1根據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工業化的關係分類
5.1.2根據城市化規模和結構分類
5.1.3其他模式
5.2青藏高原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總體定位
5.2.1顯要的生態地位
5.2.2獨特的民族文化區域
5.2.3突出的地緣政治地位
5.2.4重要的資源聚集區
5.3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選擇的依據
5.3.1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地位
5.3.2人口規模和密度
5.3.3人文環境
5.3.4經濟發展水平
5.4生態城市化模式的提出
第6章青藏高原生態城市化模式構想
6.1生態城市化模式的依據
6.1.1可持續發展理論
6.1.2循環經濟理論
6.1.3生態城市理論
6.1.4民族地區傳統的生態價值觀念
6.2生態城市化模式的含義
6.2.1生態城市化模式的經濟學含義
6.2.2生態城市化模式的社會學含義
6.2.3生態城市化模式的人口學含義
6.2.4生態城市化模式的城市地理學含義
6.3生態城市化模式的特徵
6.3.1區域功能定位
6.3.2城市化目標特徵
6.3.3城市化過程特徵
第7章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化目標研究
7.1總體目標:走生態城市化道路
7.2青藏高原城市化發展的目標預期
7.2.1城市化目標預期的依據
7.2.2城市化目標預期
7.3生態城市化的推進與農牧區現代化
7.3.1農牧區發展現狀
7.3.2加快城市化進程對農牧區現代化的意義
7.4從青藏高原實際出發,建構牧區現代化的特殊路徑
7.4.1構建尊重歷史與文化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7.4.2以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為目標,紮實推進牧區發展進程
7.4.3以加快城市化為切人點,構建破解牧區貧困落後現狀的建設模式
7.4.4城市化具有加快牧區現代化的內在機制
7.5統籌城鄉發展,加快青藏高原農區現代化進程
7.5.1青藏高原農區城市化機制分析
7.5.2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構建青藏高原城鄉統籌發展新路子
第8章青藏高原城市布局構想——以青海省為例
8.1各州地市人口與社會發育狀況
8.1.1人口分布狀況
8.1.2地區生產總值狀況
8.2城市(鎮)布局結構現狀
8.3城市布局構想
8.3.1空間布局構想
8.3.2規模布局構想
8.4關於城市化道路的選擇
8.4.1從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聯程度分析,要堅持走同步城市化路子
8.4.2在城市化動力機制模式上,走市場引導、政府主導的城市化道路
8.4.3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政策選擇
第9章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形象設計——以西寧市為例
9.1城市形象及其影響因素
9.1.1城市形象的涵義
9.1.2城市形象的影響因素
9.1.3城市形象塑造原則
9.2西寧市城市形象建設的總體背景
9.2.1城市形象研究的深入
9.2.2青藏鐵路的開通
9.2.3城市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
9.3西寧市的自然特色定位——高原氧吧,美麗夏都
9.3.1高原氧吧
9.3.2美麗夏都
9.4西寧市的經濟特色定位——青藏高原優勢資源開發與綠色經濟發展基地
9.4.1青藏高原優勢資源開發基地
9.4.2青藏高原綠色經濟發展基地
9.5西寧市的文化特色定位——高原歷史古城,多元和諧文化
9.5.1高原歷史古城
9.5.2多元文化格局
9.6西寧市的城市性質定位——青海省省會,青藏高原現代化中心城市和生態城市,多元文化繁榮和諧的高原古城
9.7西寧的城市功能定位: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態城市”
9.7.1“生態西寧”建設的意義
9.7.2“生態西寧”創建標準
9.7.3“生態西寧”建設的戰略思路
第4篇制度框架
第10章生態城市化模式的制度構想
10.1制度創新的方向和重點
10.1.1制度因素與城市化發展
10.1.2制度創新的方向
10.1.3制度創新的重點
10.2以生態特區建設為目標,構築青藏高原城市化制度體系
10.2.1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特徵及生態服務價值
10.2.2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弱化的原因與影響
10.2.3青藏高原生態特區的設立勢在必行
10.2.4立足生態特區建設,構築生態城市化制度體系
10.3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生態保護政策
10.3.1環境資源管理制度
10.3.2法律補救制度
10.3.3公眾參與制度
10.3.4政府責任制度
10.3.5青藏高原生態特區建設制度
10.4生態城市化模式下的經濟政策體系
10.4.1循環經濟制度體系
10.4.2青藏高原生態產業體系
10.5直接作用於城市化的具體制度
10.5.1戶籍制度
10.5.2就業制度
10.6社會保障制度
10.6.1社會保障與城市化
10.6.2建立有利於推進生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