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碧山水圖軸

青碧山水圖軸

【名稱】:青碧山水圖軸

【朝代】:南宋(1127~1279年)

【類別】:緙絲

【尺幅】:高88.5厘米 寬37厘米

【創作】:沈子蕃

沈子蕃為南宋緙絲名師,其作多以山水、花鳥和人物為題材,講究色彩的配置和緙絲技巧的運用。

此圖以宋人院體山水畫為粉本進行摹緙。畫面設色以藍、綠兩色為主,表現江南山水的青碧旖旎以及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閒雅曠怡之趣。圖軸的緙織運用了平緙、構緙、長短戧和子母經等技法,只在山、水和雲等細部加淡彩渲染,以追摹原作大青綠山水技法的神韻,不僅顯示出沈子蕃緙技之嫻熟,也可見其對繪畫藝術精到的領悟。畫幅左邊緙“子蕃制”款和“沈孳”朱章,左下角鈐“張爰”、“周大文印”二方印,右下角鈐“戴植培之鑑賞”、“黃明四氏家藏”二方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碧山水圖軸
  • :37厘米
  • 朝代:南宋
  • 高 :88.5厘米
南宋青碧山水圖軸,江中舟自橫,無一點可指摘,

南宋青碧山水圖軸

【名稱】:青碧山水圖軸
【朝代】:南宋(1127~1279年)
【類別】:緙絲
【尺幅】:高88.5厘米 寬37厘米
【創作】:沈子蕃
沈子蕃為南宋緙絲名師,其作多以山水、花鳥和人物為題材,講究色彩的配置和緙絲技巧的運用。
此圖以宋人院體山水畫為粉本進行摹緙。畫面設色以藍、綠兩色為主,表現江南山水的青碧旖旎以及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閒雅曠怡之趣。圖軸的緙織運用了平緙、構緙、長短戧和子母經等技法,只在山、水和雲等細部加淡彩渲染,以追摹原作大青綠山水技法的神韻,不僅顯示出沈子蕃緙技之嫻熟,也可見其對繪畫藝術精到的領悟。畫幅左邊緙“子蕃制”款和“沈孳”朱章,左下角鈐“張爰”、“周大文印”二方印,右下角鈐“戴植培之鑑賞”、“黃明四氏家藏”二方印。

江中舟自橫

乍一看,我以為弄錯了,線條這樣流暢 周正有致的畫卷,哪會是由織機織造出來的。哪由你不信?它就是織物,由此可見,其技藝果然是高超不凡。它是在木製的織機上,一線線,一寸寸,梭子輪轉千百回,最終織成的。從繪畫上說,這幅圖多么有趣,你看河中的無心搖船的艄公,一壺如夢如仙的酒,已使他快樂得忘乎所以了,連面對急流的小舟的險境也已不察不覺了;看下去,他的神態甚至就象在天堂里,那股隨它去的灑脫勁頭,令人真是心動眼熱不已。山林、江波、岸林、急流,在細細的絲縷中都被傳述得如在目前,這幅活在絲線中的畫幅實在太好。

無一點可指摘

緙(音克)絲,盛行於宋代的絲織品種。它是單層的花紋織造法。不同於多層,多重織成花紋的厚重的錦,織物輕薄。由於輕薄的質地,緙絲擴大了織物套用的範圍,象錦十分厚重,作為夏服就十分不相宜了。套用了複雜的技法,名家沈子番才織成了這幅花紋令人叫絕的圖釉。雖然說起來太困難,它的最高超之處在於,恰到好處地選用適宜的技法,讓各種事物在各種技法的美妙之上展現出它們的美態。不要說種種技法的相應銜接,其中無一點可以指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