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百合花瓶

青百合花瓶

一件有著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近日在日本武雄市陽光美術館展出,它被懷疑很可能是中國已經失傳千年的官窯“柴窯”。而這次展覽也是其首次公開。“柴窯”被視為中國“諸窯之冠”,瓷器展出引起轟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百合花瓶
  • 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 疑點:來歷 重量 聲音 顏色
  • 展地:陽光美術館
歷史背景,瓷器簡介,爭議,流入日本,青百合花瓶尚存四疑點,疑點一:來歷,疑點二:重量,疑點三:聲音,疑點四:顏色,

歷史背景

柴窯是指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後周皇帝柴榮燒制瓷器的官窯,只留下了“柴窯精色為諸窯之冠”、“片柴值千金”這樣的文字記載而無一件實物。 柴窯號稱中國歷代“諸窯之冠”,卻始終沒人找到過它的窯址,並且是中國歷代唯一以君主姓氏命名的瓷窯。
柴窯至今沒有找到窯址,也沒有發現一件柴窯作品。,僅靠“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等文字勾勒它的樣貌。 成為困擾中國陶瓷史的千古之謎。

瓷器簡介

日本九州武雄市的陽光美術館舉行了“至寶——千年之旅展”開幕儀式。這次活動由日本中國歷史文物保護協會和北京漢和協力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展覽共展出了百餘件中國古代陶瓷器作品。其中“青百合花瓶”是首次公開展出,日本中國歷史文物保護協會會長對中如雲先生認為這是柴窯作品。
對中先生經過12年的潛心研究,遍訪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專家學者,最終認定“青百合花瓶”為柴窯之作。它的所有特徵都符合歷史文獻中對柴窯的描述,即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後經過科學鑑定,明確了“青百合花瓶”是700年至1100年前製作的。這和後周皇帝柴榮在位時間也就是柴窯存在的時間相一致。迄今為止,中國陶瓷器研究史上尚未發現與其類似的器物,也就是說並沒有一件確認的柴窯實物來做比對。
青百合花瓶青百合花瓶
陽光美術館理事長關口勝利先生認為,世界上如果有柴窯存在,那么這件作品是第一候選。

爭議

由於在當代很少有人見過柴窯,所以現在很難斷定日本的這一件藏品是否是真品。
各方專家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說,青百合花瓶他是塑胎於汝窯,所以他推斷是塑胎與汝窯和鈞窯為代表的北宋官窯很相近,所以他可能是五代到北宋年間的作品。
還有專家認為個東西還是老東西,但是僅限與200年到300年,也就是清代的東西。故宮博物院的一位專家說,東西很清楚,就是典型的明清代時期的東西,如果年代更鎖定的明確一些就是康熙時期的東西,所以這是有爭議的,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中國歷史上,有宋代的汝窯鈞窯、元明清的景德鎮等名窯,但“青百合花瓶”和已知的任何一個窯的作品特徵都不符。相反,它與關於柴窯的歷史記載倒是非常吻合。明代《博物要覽》論柴窯曰:“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清代朱笠亭《陶說》記載,周世宗對其御窯下達的命令是:“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這些描述在“青百合花瓶”身上都得到了嚴格的驗證。
青百合花瓶青百合花瓶
而另一個有力的證據是,牛津大學的專家用“熱發光法”測定出,“青百合花瓶”的燒制年代在公元700年至1100年之間。柴窯就在這個時間範圍內。這就否證了一些中國專家提出的“明清之前的技術水平無法做出如此精美的瓷器”的說法。
對中如雲將自己發現、研究“青百合花瓶”的故事寫在新書《至寶,千年之旅 - 發現絕跡千年的柴窯》中。其結論引起了中外文物界專家的熱烈關注和討論。

流入日本

據日方介紹說,大約600年前,中國明朝皇帝將這件青百合花瓶贈給了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也就是卡通片《聰明的一休》中的那位將軍。之後,青百合花瓶由日本古筆家族世代相傳下來。
這個來源是有爭議的,如果是“柴窯”的話,它就是稀世珍品。 如果是皇帝他很少把稀世珍品送給一個日本人的,如果有證據證明的話,是可以由專家進一步認證的。對於這個海外流失文物的事情,數量很大,情況很複雜。對於非法掠奪的文物,我國立場很明確,就是並不承認其合法性,並保留追訴的權利。

青百合花瓶尚存四疑點

疑點一:來歷

毫無疑問,青百合花瓶是出自中國。但它如何流落到日本,卻成為一個謎。當地的傳說稱,這是明朝皇帝賜給當時的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不過,根據史料記載,明成祖曾經派鄭和出使日本,確立宗藩與冊封關係,賜足利義滿金印一枚,還曾先後賞賜足利義滿冠服、錦綺、紗羅等禮品,但惟獨沒有賜瓷器的記載。而據這件青百合花瓶的擁有者對中如雲透露,自己是在1998年從一位朋友手中得到了這件器皿。由於除了當時認定這是“第一級的名品”外,他與自己的朋友對其年代、來歷等信息一無所知。

疑點二:重量

柴窯具備四大特點: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柴窯是五代時期後周的官窯,據記載,五代的窯器最薄的達到0.15厘米,被稱為諸窯之冠的柴窯,在這一點上顯然會更加出色。這件青百合花瓶高292毫米,開口直徑167毫米,底座直徑105毫米,但日本方面並沒有公布這件器皿的重量。這顯然也是一個遺憾——因為重量也能從某一角度對“薄如紙”進行解讀。

疑點三:聲音

此次展出時,這件青百合花瓶始終被封存在一個玻璃罩中,即使是被日方請來的兩位中國專家,也無緣與花瓶進行“親密接觸”。所以,除了無法了解瓷瓶的重量,專家們也無法對柴窯的另一特徵——聲如磬進行判定。在日本方面公布的資料中,記者也沒有看到關於這件器皿聲音特徵的描述。

疑點四:顏色

據悉,在對中如雲先生12年前見到這件花瓶後,就被其獨一無二的青色所打動。多年來,每當颱風過境、驟雨初霽之時,他都會拿著青百合花瓶的照片或實物飛奔到室外,對著天空仔細研究。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在同一角度、同樣燈光下,對玻璃罩中緩慢旋轉的瓷瓶進行拍照,花瓶在圖片中呈現出的顏色不盡相同,有的偏青,有的偏藍,有的偏紫。對此,日方表示,他們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