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青海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27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機構:青海省人民政府
  • 時間:2014年12月27日
  • 主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為加快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精神,結合青海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為目標,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最佳化發展環境,推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有機融合,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政策支持和協調服務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進一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投入力度。
堅持集聚發展。適應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以集聚區為核心,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功能型或專業型園區集聚,實現規模效益和特色發展。
堅持突出重點。以拓寬發展領域和提升產業素質為重點,針對制約我省當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加快推進產業園區的配套服務,提高我省產業整體競爭力。
二、發展重點
結合青海實際,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優先發展商務諮詢、節能環保、檢驗檢測;加快發展研發設計、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鼓勵發展售後服務、服務外包,推動我省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現代物流。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智慧型化、精準化水平,最佳化物流供應鏈管理。一是加快推進保稅物流園、朝陽物流園、東部國際物流商貿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物流企業。(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建設國家物流公共信息青海服務平台等綜合性、專業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進倉儲和轉運設備、運輸工具、物流器具的標準化改造,提高物流行業標準化設施、設備和器具套用水平。(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支持物流企業全面參與製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大力發展公共倉儲、連鎖終端配送、第三方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服務等新興業態。(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加快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改造升級,建立和完善現代化涉農生產資料配送網路,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加強產銷銜接,擴大農超對接規模。(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農牧廳,省供銷聯社,各市、州人民政府)五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鼓勵供銷系統、郵政系統、商貿零售系統龍頭企業充分拓展既有配送業務。(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供銷聯社,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現代金融。最佳化金融環境,創新金融產品,壯大金融規模,強化金融服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一是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提高金融要素集聚水平和配置能力,努力建成青藏高原金融發展繁榮區、金融生態環境優質區和金融運行安全區,使金融業成為我省新的支柱產業。(牽頭單位:省金融辦,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配合單位:青海銀監局,青海證監局,青海保監局,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積極爭取差別化信貸政策,利用信貸轉讓市場、盤活資金存量等方式,提高貸款投放額度,有效擴大信貸資金供給總量,增強金融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和滲透力。(牽頭單位:省金融辦,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配合單位:青海銀監局,各商業銀行)三是積極開發創新金融產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非銀市場建設,加快建設商業擔保、企業互助擔保和個人擔保等擔保體系,鼓勵發展服務契約抵押融資、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牽頭單位:省金融辦,青海證監局;配合單位: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監局)四是引進多種股權投資機構,創設各類產業投資、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基金,加速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鼓勵運用保險等基金進行投資,擴大直投落地項目範圍。(牽頭單位:省金融辦,青海證監局;配合單位: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監局,青海保監局)五是大力推進股票、債券、期貨等資本市場建設,加快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引導信託機構發行符合省情的信託產品,完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和集合票據,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牽頭單位:省金融辦,青海證監局;配合單位: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監局)六是鼓勵各類融資擔保機構按照商業原則加大對生產性服務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大力推廣大型設備製造、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產線等融資租賃服務。(牽頭單位:省金融辦;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監局)
(三)信息服務。積極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不斷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強化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一是發展涉及網路新套用的信息技術服務,創新面向專業領域的信息服務方式,推動信息技術服務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推動青海大數據中心建設,促進海東信息產業園發展。大力發展雲計算、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信息技術諮詢等,培育一批科技型、成長型、發展前景好的IT企業,提高信息技術諮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測試評估和信息安全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配合單位: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推進通信網路換代升級,加快“寬頻青海”、“數字青海”、“智慧城市”、“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和4G網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牧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寬頻入村。(牽頭單位:省通信管理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完善政府入口網站系統、OA辦公系統、網上審批系統以及城鄉應急聯動管理系統等管理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政府購買信息服務,實現信息共享,解決信息孤島。(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電子商務。創新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推動電子商務向工業生產經營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延伸,實現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是加快“青海朝陽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度。引導電子商務企業開展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培育一批骨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加快電子商務網路購物平台建設,深化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套用,鼓勵本行業龍頭企業組建本行業或跨行業商務服務平台,發展大宗原材料網上交易、工業產品網上定製等業務,建立產供銷一體的農畜產品專業網路批發市場。(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加快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聚集區、配送中心、末端網點城鄉配送網路體系建設,結合上下游產品對接,鼓勵省內企業開展同城和異地配送。(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充分利用現有快遞配送資源,大力開展同城24小時快遞配送業務。(牽頭單位:省郵政管理局;配合單位: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五是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統計局,省質監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商務諮詢。提升商務諮詢服務業專業化、多樣化和網路化水平,形成種類齊全、分布廣泛、功能完善的現代商務諮詢服務體系。一是探索建立青海商務諮詢服務集聚區,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商務諮詢企業來青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各類中介機構集聚發展,實現商務諮詢服務大眾化、便利化和專業化發展。(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二是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大力發展戰略規劃、行銷策劃、市場調查、管理諮詢等提升產業發展素質的諮詢服務。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為重點,積極發展會計、審計、稅務、法律等專業服務。(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三是健全商務諮詢服務的職業評價制度和信用管理,加強職業培訓和行業自律,在省內培育一批信譽良好、技術過硬、服務到位的優秀企業。(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六)節能環保。圍繞“三區”建設,積極完善省內節能環保產業鏈,大力開展全社會節能減排專業化服務。一是發展生態環境監測、工業廢棄物排放治理、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清潔生產審核、節能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等服務。(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探索開展碳排放、水權、污染物排放等市場化交易,推行特許經營制度,推廣契約能源管理,開展契約環境服務,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進一步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規範引導建材、冶金、能源企業協同開展城市及產業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建設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市場和舊貨市場。(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依託省內鐵合金餘熱發電、餐廚垃圾處理、電解鋁節能技術改造等自主技術,發展系統設計、成套設備、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等環保服務承包業務,扶持壯大一批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企業。(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七)檢驗檢測。加快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著力提升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技術標準水平,為實現全省轉型升級提供質量保障。一是全面實施服務質量國家標準,逐步完善青海地方檢驗檢測服務標準體系,重點提升檢驗檢測、售後服務、信用評價、認證認可等專業服務質量,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牽頭單位:省質監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二是推進資源整合,最佳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建設檢測資源共享平台,鼓勵企業將自有專業檢測服務對外開放,實現社會化服務。(牽頭單位:省質監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三是加強計量、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標準化實驗室等基礎能力建設,發展面向安全監管、公共服務、設計開放全過程的分析、測試、計量、檢驗等服務。(牽頭單位:省質監局;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支持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農業等重點行業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鼓勵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機構由提供單一認證型服務向提供綜合檢測服務延伸。(牽頭單位:省質監局;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五是建立健全以產品質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質量合格率、顧客滿意指數以及質量損失率等主要內容的質量指標體系。(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青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研發設計。創新產學研服務平台,積極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攻克一批制約企業生產和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是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和高校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技術開發聯盟,建立和完善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獻中心、科技檢測中心及質量計量檢測中心等研發公共服務機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省教育廳)二是支持企業組建專業化、開放型的行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服務平台,促進工業企業與工業設計企業合作。(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和中介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智慧財產權交易平台,形成產權明晰、運轉高效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場。(牽頭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推進“外研內產”,支持省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電等企業在國內智力集聚地區建設技術研發中心,進行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依託各產業園區建立專業孵化器,加快成果轉化,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九)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推進人力資源服務創新,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積極創建省內知名品牌,提高經濟發展“軟”實力。一是加強產業引導和政策扶持,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系,大力開發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需求的各類人力資源服務產品。(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促進人力資源服務供求對接,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根據產業需求開辦相關專業,支持社會培訓機構和企業興辦專門學校,強化技術技能型人才開發培訓。(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建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從業人員提供包括技術傳播、渠道建設、品牌提升、課程體系、能力測評和就業服務等各項服務。(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四是加大引才引智工作,通過營造尊重人才、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並充分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來青工作。(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五是加強對全省名優企業和名牌產品的扶持和保護,引導廣大企業大力實施商標戰略,鼓勵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以品牌引領消費,走質量強企、品牌興企的發展道路。(牽頭單位: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六是鼓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帶動生產製造,逐步建立特色品牌價值評價機制。(牽頭單位:省知識產權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售後服務。積極發展專業化和社會化的售後服務,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我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是推動產品配送、安裝調試、以舊換新等售後服務發展,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模式,發展遠程檢測診斷、運營維護、技術支持等售後服務業態。(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積極發展第三方維護維修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內設機構向專業維護維修公司轉變。(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服務系統和服務標準,促進服務具體化、標準化、規範化,加強售後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相關機構和協會的協調、服務、自律作用,保證第三方維護維修服務的規範、科學、有序。(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四是建立售後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為生產企業、消費者和售後服務從業人員搭建售後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售後服務的水平。(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一)服務外包。鼓勵發展服務外包,推動企業突出主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一是鼓勵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購買專業化服務,拓展政府採購生產性服務的領域,將可外包的服務發包給專業服務企業,實現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牽頭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二是鼓勵企業將維、保、運等非核心技術進行外包,推動有條件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承接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財會核算、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服務外包業務,拓展服務外包領域。(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三是支持省內特色企業“走出去”,簡化出入境手續,培育一批服務外包的龍頭企業,提升承接服務外包的能力和水平。(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稅支持。各級政府逐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薄弱環節建設支持力度,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採用貸款貼息、後補助、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加大金融支持。最佳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金融環境。引導省內金融機構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綜合性、多樣化、優勢互補的金融服務,增加貸款投放。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鼓勵商業銀行研發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研究制定我省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牽頭單位:省金融辦;配合單位:人行西寧中心支行,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完善市場環境。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生產性服務業。按照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分開的原則,推進生產性服務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市場化服務。(牽頭單位:省工商局;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完善價格政策,實現生產性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企業同價。(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鼓勵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興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自營生產性服務業,依法辦理相關用地手續。(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加強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產性服務業市場法規和監管體制,規範市場秩序。(牽頭單位:省工商局;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增強創新能力。促進服務模式創新,推動生產性服務相關業務融合發展,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方式。促進生產性服務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集成創新。推動建立各具特色的生產性服務產業創新聯盟,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支撐工具研發,完善成果轉化中試條件,整合和完善現有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必要的軟體平台、資源信息庫、公共測試平台建設。(牽頭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五)引導集聚發展。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具備比較優勢的地區,著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創新資源向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匯集。引導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生產性服務企業集群。支持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產業重大項目,鼓勵地區或園區在政策扶持、體制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引導和支持生產性服務企業與製造企業互動發展,依託優勢產業集群,完善配套服務。(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六)完善統計制度。加強和改進服務業統計工作,加快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牽頭單位:省統計局;配合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建立完善有利於推動服務業發展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具體考核辦法,強化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考核。(牽頭單位:省目標考核辦;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附則
本方案自2015年2月1日實施,有效期至2020年1月31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