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榨槭(中藥)

青榨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榨槭,中藥名。為槭樹科植物青榨槭Acer davidii Franch.的根、樹皮。分布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各地。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不利,跌打瘀痛,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榨槭
  • 別稱:光陳子、飛故子、雞腳手、五龍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槭樹科
  • :槭屬
  • :青榨槭
  • 分布區域:華東、華北、中南、西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毒性:小毒(《彝藥志》)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樹皮。

性味

味甘、苦,性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消食健脾。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不利,跌打瘀痛,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麻木,手足不能活動,臥床不起:青榨槭根研末。每日6g,用白酒少許和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彝藥志》)
2、治風濕腰痛:青榨槭根皮或樹皮9-15g,大伸筋、石南藤、木瓜、牛膝各9g。水煎或浸酒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根和樹皮,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青榨槭又名青蝦蟆、大衛槭。落葉喬木,高10-15m。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常縱裂成蛇皮狀;小枝細瘦,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綠色,無毛,有稀皮孔,老枝灰褐色。葉對生;葉柄細瘦,長2-8cm;葉片紙質,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11cm,寬4-9cm,先端漸尖或銳尖,常有尖尾,基部近心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鈍圓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嫩時沿葉脈有褐色短柔毛,後漸無毛,羽狀脈;中脈上面凹下,側脈11-12對。花黃綠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成下垂總狀花序,頂生於著葉嫩枝;雄花9-12朵,花身及花梗均較短;兩性花15-30朵,花序長7-12cm,花梗長1-1.5cm;萼片5,橢圓形;花瓣5,倒卵形,與萼片等長;雄蕊8,無毛;花盤無毛,在雌蕊內側;子房有紅褐色短柔毛,花柱無毛。翅果嫩時淡綠色,老時黃褐色,小堅果橢圓形,長約1cm,脈紋顯著,翅與小堅果共長2.5-3cm,翅寬在中部,寬約1.2cm,裂開成鈍角或近水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800m的疏林或山腳濕潤處稀林中。分布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各地。

相關論述

1、《彝藥志》:“祛風除濕,活血化瘀。主治風濕骨痛,跌打扭傷。”
2、《新華本草綱要》:“廣西民間用花煎水洗治結膜炎,內服治小兒消化不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