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電影手冊(第四輯)

青年電影手冊(第四輯)

《青年電影手冊(第四輯)》是2011年10月1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自覺反省!獨立批判!中國青年自己的《電影手冊》。 侯孝賢賈樟柯姜文王小帥焦雄屏章明許鞍華郝蕾郭曉冬顧長衛田原劉曉慶倪萍寧瀛李少紅路學長佟大為等演藝界名人聯合推薦。

《青年電影手冊》是一本電影文化類圖書,是綜合了電影評論、人物訪談、文化事件等多元的文藝類圖書。這次出版的是第四輯,每一期各自獨立。作者包括崔衛平郝建、李照興、魏君子湯禎兆婁燁等電影文化評論者和電影人。

本書由程青松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年電影手冊(第四輯)
  • 作者:程青松
  • ISBN:9787513301466
  • 類別:影視
  • 頁數:272
  • 定價:36.0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9-8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283千字
內容簡介,目錄,試讀,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青年電影手冊(總第4輯)》是一本電影文化類圖書,是綜合了電影評論、人物訪談、文化事件等多元的文藝類圖書。這次出版的是第四輯,每一期各自獨立。主要內容包括與導演姜文的對話——讓夢想繼續飛;香港電影專題是本集的大策劃,其中包括新香港電影趨勢、合拍大片大市場、變異中的港式情懷以及香港電影新力量等版塊,對話導演部分採訪了王小帥、王利波、劉健、趙大勇等電影導演及紀錄片導演和華語電影8位女性導演的論壇活動;手冊批評也評論的去年某些電影的態勢,包括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和王小帥的《日照重慶》,以及以賈樟柯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電影的文化評論,更有意思的是,程青鬆開創的金掃帚獎的頒發,用來警示和刺激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除了訪談以外,《青年電影手冊(總第4輯)》作者包括崔衛平、郝建、李照興、魏君子、湯禎兆、婁燁等著名電影文化評論者和電影人,是電影類、文化藝術類圖書愛好者的首選讀本。

目錄

壹 封面人物
姜文 讓夢想繼續飛
貳 手冊聚焦 香港電影專題
新香港電影趨勢
香港電影重新集結衝鋒號——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簡評
三個時期中國電影中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回顧思考
新香港電影的可能性
合拍大片大市場
尋找香港電影的新可能——專訪陳可辛導演
《十月圍城》與百年中環學
有志竟成——《十月圍城》考評
變異中的港式情懷
月滿軒尼詩——專訪岸西導演
吞雲吐霧呼吸愛情——《志明與春嬌》
我也買不起樓——《維多利亞壹號》
Sex,Lies and Cigarette Pack
《歲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麼?
香港電影新力量
齊來說說香港CULT MOVIE——新香港電影圓桌
《安非他命》:要了他命的毒和愛
《打擂台》:三十年時空錯置的啟示
擂台的異代打法
《前度》拍出香港愛情新態度——杜汶澤、麥曦茵專訪
附錄:
卅年如一夢港片興衰秘史
戰國2010香港影壇群英傳
2000年——2010十年*優港產片一覽
叄 對話導演
王小帥:用心捕捉那些時代不能丟失的東西
華語電影女性導演之光
肆 獨立電影
王利波:真相不能被掩埋
劉健: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超現實的
趙大勇:不是敘事的敘事
獨立影像:幾多自得、幾多自媚
十年——北京首屆(2010年)青年獨立電影展年度主題闡釋
實踐社往事
伍 手冊批評
現實帶進夢想
陳凱歌的問題所在
《趙氏孤兒》:賀歲檔的奇怪殺戮復仇
面對大屠殺:罪責思考與藝術呈現
希望日照重慶——評王小帥新片《日照重慶》
詩話第六代——我不相信,你能猜對我們的結局
賈樟柯的“上海夢”如何突圍?
《海角七號》之後:2010年台灣電影文化觀察
陸 手冊活動
“金掃帚獎”誕生記
四嘴聯談——《我的攝影機不撒謊》再版沙龍全記錄
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看片會
關不住的春光——中國電影新浪潮
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九位女導演暢談電影艱辛
《青年電影手冊》2010華語十佳——《讓子彈飛》領銜

試讀

試讀:香港電影回顧思考
每年年初,通常會收到不少電影評獎函件的提醒,準備又要作一次全年檢閱的工作,但電影評審工作往往以獎項為基礎,目標就是要定出得失成敗——至少要在不同獎項中找出第一所屬。當然,獎項是對不同崗位的電影工作從業員的肯定機會,近年由鮑起靜到張家輝,都充分說明實幹式的努力付出,終會得到回報的全民讚賞。對於整個工業而言,有時候現象的探討反而來得更有意思。2009年的電影工業於我而言,其實也有幾點值得思考。
未見前瞻式領航例子
首先,過去十年八載,香港電影一直處於被上世紀80年代黃金製作方程式所捆綁的困局,其實仍然繼續延續。由《家有喜事2009》、《大內密探零零狗》到《撲克王》等主流喜劇的經營模式,由衷而言不過大同小異,只不斷在固有範疇內,尋找局部更新的方法而已。此所以《家有喜事2009》有一半以上的情節已在內地發生,又或是《撲克王》適時地把流行的德州話事啤玩意引入題材,都是類近的努力嘗試。那當然是穩中求勝的策略,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而為香港電影尋找更廣闊的領域天空,大抵仍要作出更大步的嘗試才有黎明的契機。
當然,每年數出的內地與港台聯合製作大片,由年初吳宇森的《赤壁——決戰天下》到年底陳德森的《十月圍城》,均屬行內行外、全民矚目的“實驗作”。“實驗”意思固然非形式上的探索,而是大家都在不斷詰問: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令香港電影在內地及本港均可同時風行?
我承認以上為理想化的命題,而且即使不少著名的香港導演(如陳可辛),在訪問中也不介意直指香港電影的存沒其實已去到無足輕重的地步,整個大市場早已肯定是以北向為務,再眷戀什麼香港電影的主體性,相信只會淪為不切實際的學究想像,只不過我認為背後除了向內地市場示好的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探尋大家也委實摸不清成敗得失的手段為何——就今年而言,謝立文的《麥兜噹噹》在內地揚威(甚至用上先在內地上映才回流香港的策略);劉鎮偉的《機器俠》也在內地有不俗票房,然而同在香港遇上慘痛的滑鐵盧。反之最保守及創意欠奉的《大內密探零零狗》,竟然在兩方均得到冷落的肯定——那么依據黃金方
程式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嗎?背後究竟反映出什麼問題?我的回應是其實都仍然一起瞎子摸象,可以做的就是事後孔明的解說,說到底前瞻式的領航例子至少到目前為止仍未出現。
本地獨立製作
也正因為此,所以2009年香港的本地獨立製作,可以說也受益其中,從而得到更多的上映機會。雲翔的《永久居留》、翁子光的《明媚時光》、張經緯的《音樂人生》及何宇恆的《心魔》等,某種程度都是乘勢而上的易幟作品。而張經緯更儼然成為香港文化界版的《海角七號》——同樣在港、台兩地贏盡口碑,當然限於紀錄片的類型掣肘,在票房的收益上不可能與《海角七號》相較,但由衷揭示回歸本土正視社會現實情狀的殷切關懷傾向。
尤其在社會紛擾,媒體上環繞由高鐵觸發的世代論爭無日無之的大氣候中,《音樂人生》所呈現的正好是曲折地交代了第二及第四代人的愛恨糾結——甚至解讀成弒父神話也絕無誇飾之辭。我被《音樂人生》所深深打動的,正是紀錄片文本內的多重閱讀空間能量——本來屬藝術探求又或是家庭衝突的素材,在透視出香港社會發展背後的黑幕矛盾。當父輩享受社會流動的優良條件而上向流動後,一心企圖把香港作為階級流動的社會,逐步更易為階級遺傳,黃家正凸顯的矛盾在於眼前面對承接階級遺傳的指令,還是改弦易轍“弒父”自立。他所呈現的更大張力,在於他的優越出身背景,用另一個角度看——他作為音樂天才的歷史也是被父親“製造”出來的,所以才出現更深刻的世代衝擊。
我不認為《音樂人生》屬什麼驚世駭俗的超凡傑作,但它的確切切實實的提醒了我們:我們在經濟高度蓬勃的背後,委實用不同的藉口去掩飾了太多的陰暗角落,而不去理清潛藏的陰影部分,又怎去覓尋重新上路的方向呢? 由《家有喜事2009》、《撲克王》到《大內密探零零狗》等主流喜劇的經營模式,依然大同小異,只不斷在固有範疇內,尋找局部更新的方法而已。

  
湯禎兆/文

  

媒體推薦

電影創作應是自由的夢想。《青年電影手冊》的批評也應當是:自由加獨立。夢想與激情。
——姜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