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山炮台

青島山炮台

1899年所建,分南北兩處,總面積2000平方米,裝有大型野炮6門、機關槍2門。炮台下有暗道與俾斯麥兵營(今中國海洋大學老校園)相通。1914年日德爭奪青島之戰時被德軍在撤退時炸毀,1944年日本臨近投降前又將炮台大部拆除用以製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島山炮台
  • 地理位置:青島市
  • 又名:京山炮台
  • 德占時期稱:俾斯麥炮台
地理位置,愛國教育基地,戰略地位,詳細介紹,精密設計,旅遊指南,

地理位置

青島山炮台位於青島市區中部,青島山南部。

愛國教育基地

青島山炮台一直是許多青島人認為很神秘的一個地方。自1997年市政府投資500萬元,對其全面修復以來,這裡已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著來自國內外的數以萬計的遊客。然而,真正了解和進入炮台內部的人並不多,主要原因是原來該炮台為軍事****,其次青島山炮台做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也僅僅是二十世紀末的事情。其實,青島山炮台的地上地下工事,都是全國獨有的,它會讓你感到巨大的震撼。
青島山炮台

戰略地位

青島山炮台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這從當年清政府和德軍都在這裡建立了炮台而得到了進一步的證
 明。從山勢環境來看,青島山僅是次於太平山的前海一帶的最高山,也是向東、南、西三方沒有遮擋的山,而且也是南控青島灣,北扼台東、四方和後海一帶的最佳制高點。
青島山炮台
青島早期的戰略形勢圖中,青島山的中心地位是沒有人能動搖的。因此,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曾率領一班文臣武將登臨此山,德軍的膠澳總督也曾在此“視察”。軍事配置從1891年6月起,膠澳總督章高元在山上修築了一座土炮台。

詳細介紹

德軍占領此山後,即在山南坡安裝了兩門210毫米的克虜伯大炮,在北坡安裝了四門280毫米的克虜伯 大炮。山上的炮台叫“俾斯麥炮台”,這是以德國的“鐵血首相”之名而命名的。
青島山炮台
不僅如此,德軍還將山體掏空,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地下要塞,俗稱“德國地下軍事指揮所”。這座“地下軍事指揮所”可分為三層,最上一層為軍事觀測區、二層作戰指揮區、三層後勤區。這些分區雖功能不同,但上下相連,左右均有通道和出口。遇到戰事緊急情況,還有“緊急通道”。在要塞內,不僅有作戰指揮室、報務室、會議廳、營房、鍋爐房和****庫等等,還有醫務室、倉儲室和水井、廁所等。所有作戰所需的房間和物品,均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作戰單位。在山頭的外部, 為了保衛地下要塞,德軍還設立了不少防禦性碉堡和暗堡。為了使這些軍事設施更有隱蔽性,德軍還在山上種植了黑松、刺槐、黃連木等。   更精彩的是位於指揮所頂部是可360度旋轉的鑄鐵“瞭望塔”。這座轉塔自重6噸,連同框架總重160噸,轉塔下有44枚直徑50毫米的鋼球支撐,使頂部半球形旋轉盔可以輕便地轉動。人在塔內,通過觀察口可以瞭望到膠州灣進出的船隻及周圍的情況。

精密設計

一位德國工程專家在看過這座塔後告訴記者:這座鐵塔是在德國本土鑄造成的。用船運到青島之後,便在山頂進行拼裝。 塔上的近10厘米直徑的螺絲釘,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還有塔內的工字鋼和鉚釘,也採用了當時德國最先進的技術,至今仍不生鏽”。炮台內其他的精彩之處還有:在各個指揮室內,還設有互相傳遞作戰命令的“信窗”,有進行巷戰的狙擊掩體,有存放****的壁櫥和擺設燈台的地方,還有審訊俘虜的密室。為了更有效地殺傷敵人,德國建築師還將正門入口設計為三層大鐵門。門框的高度為1.7米,這種高度使進入要塞內部的人,必須是慢步進入通道。這就是說,如果要塞洞口被敵人發現,敵人只能一個個依次“慢步”而入,而不能奔跑。如果一旦奔跑,敵人的頭就會撞到鑄鐵的門框上。所以這座地下要塞的設計是別出心裁的。 目前,碉堡內按真人大小,雕塑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德國兵,再現了當年的景象。

旅遊指南

旅遊活動
6月2日青島解放日(優惠);
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免票);
國防教育日優惠;
推薦路線:炮台遺址展覽館--清代古炮--倫克忠紀念碑--炮台遺址--北炮台
開放時間:8:30-16:30
交通信息:
自駕車:
濟青高速-流亭立交橋-樓子瞳鎮-城陽區高速公路-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瑞昌路-金華路-宣化路-杭州路-杭州路立交橋-瀋陽路-威海路-登州路-延安路-京山路,下高速後約需50分鐘車程
公交:
15 219 302 368 604路(動物園車站)
門票信息:15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