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后宮民俗廟會

青島天后宮民俗廟會

天后宮廟會俗稱青島大廟廟會,是集祭祀、歌舞、文娛、商貿於一體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屬於道家廟會,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天后宮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1467).初稱"天妃宮",是青島市區最早的廟宇之一。每年春秋兩季漁民出海前逢會,人們前來朝拜許願,熱鬧非凡。天后宮廟會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天后宮民俗廟會
  • 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分類:漢族民俗活動
建築簡介,舉辦時間,

建築簡介

初建時設正殿和東西兩配殿,正殿供奉天后(又稱"海神娘娘"),配殿供奉"龍王"、"財神"。崇禎十七年(1644)建造戲樓一座,是青島市區最早出現的戲樓。後經屢次修建,已有琉璃瓦飾頂的大小殿宇16棟,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每年春秋兩季漁民出海前逢會,人們前來朝拜許願,熱鬧非凡。解放後,神像被毀,廟堂保護完好。1982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舉辦時間

青島天后宮廟會,俗稱“青島大廟廟會”,由於在繁華的太平路上,從大年三十就拉開青島趕廟會的帷幕,撞鐘過年是天后宮廟會的特色之一,具有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正月初八是華嚴寺廟會。華嚴寺廟會原來是每年的四月初八進行,因為這一天是“浴佛節”,1985年起華嚴寺廟會和新興起的“寂光洞”廟會合併成一個廟會。寂光洞是狐仙洞,初八給狐仙供奉點心、菸酒和小衣服紅布幔帳。廟會這天人山人海,連市區的人們也絡繹不絕驅車趕來參加祈福,虔誠地進香燒紙求佛,附近的村民更是挎著大圓斗,裡面放著豬頭等供品,拾級登上華嚴寺,煙霧繚繞中,善男信女在寺里寺外燒香祭拜,場面很是壯觀。那真是萬頭攢動、煙火繚繞、鞭炮齊鳴、經聲如潮。在華嚴寺里有嘉慶六年石刻,上刻“蓮花海會園”,證明這裡趕廟會歷史悠久。
正月初九是太平宮廟會,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誕辰,給玉皇過生日,企求神仙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992年改祀馬祖,廟會日增加了三月二十三這一天。
玉清宮廟會初九舉行,玉清宮原來在嶗頂鐵瓦殿上方,後來因為火災搬到現今的漢河村。初八下午,人們就開始占地方,擺設攤位。到初九,有大戲助興,趕會的絡繹不絕,香火極旺,漢河村家家戶戶賓朋滿門,熱鬧異常。後廟被毀,廟會中斷。2009年玉清宮修復計畫獲批,太清、上清、玉清三宮嶗山都有。
在同一天舉行的還有蘿蔔會,起源於清溪庵,清溪庵故址在今市北區道口路,建於元代,原稱玉皇廟。漢族民間有咬春的習俗,而逢廟會時買賣蘿蔔者眾多,故廟會亦被稱為蘿蔔會。近幾年,又把元宵加進去,所以現今這個廟會叫“蘿蔔會元宵山會”,從初九到十五都是趕會日。
聚仙宮在沙子口街道幸福村東側,每年的正月初十是廟會日,這一天還是沙子口大集,農曆逢五、十是集日,因為初五忙著走親戚,這第2個集市日連趕兩個廟會再趕集,顯得熱鬧。沙子口天后宮廟會也趕在這天舉行,一天一地兩個廟會,是因為沙子口附近,漁民較多,碼頭也在這裡,把廟會設在初十,預示著出海打魚的日子要開始了。
於姑庵位於錯埠嶺村東南的半山坡上,現福州路西遼陽路南交口處,原名“黃德庵”,又稱“姑姑子庵”。每年正月十一舉行廟會,香火甚盛,俗名莊稼老會,即紀念中國古代傳說的教民稼穡的“後裔”。現今已經處在市中心的於姑庵正在恢復中。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三滄海觀廟會,現今成了沙子口龍王廟會,裝扮一新的漁船停泊在海灣,開完廟會後,等待出海的時間。滄海觀素稱“海廟”,每年的正月十二姜哥莊、石灣一帶的村民,要到廟裡請牌位。趕會這天,耍龍舞獅,鑼鼓秧歌,把神位送回廟裡,好不熱鬧。最隆重的是祭海儀式,廟會日也是龍王節,香火鼎盛時,即墨及沿海各漁村紛紛趕沙子口龍王廟會。雖然近幾年這裡進行了舊村改造,但廟會的習俗依舊。
並稱青島市區三大特色山會的浮山所山會正月十三開會。浮山所山會又稱香油果子會,始於明朝初期,過去它同蘿蔔會、糖球會齊名。山會設在浮山所村西北的真武廟大院、大院前廣場、廣場前的打麥場和街道上,人山人海。周圍村莊的高蹺隊、旱船隊、龍燈隊、鑼鼓隊都要到這裡獻藝。浮山所的山會,就像是一年一度的民間會演,也是各方親朋的一次大聚會,在山會上,有不少小商販設攤串巷兜售各種商品,賣的最多的就是“油條”(當時稱香油果子)和“油炸面魚”,所以村民們又把山會叫做“香油果子會”。
大士寺廟會正月十四開始,當天寺門大開,四鄉八疃的男男女女都穿戴一新來趕廟會,祈求新一年的幸福安康、太平。而寺門前建有戲台,十村八疃的高蹺秧歌、戲劇文藝,商販貿易也紛紛登場,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宴請賓客是廟會的另一組成部分。石灣家家親朋滿座,戶戶酒菜飄香,增添了祥和的氣氛。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和四月初八是法海寺廟會,場面十分壯觀熱鬧。法海寺廟會,又稱“源頭廟會”。法海寺位於嶗山西側夏莊鎮源頭村東河北岸,是嶗山最古老的一處佛教寺院,以第一位方丈的法號“法海”而得名,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午山廟會也在正月十五唱開了大戲。這天趕廟會,可許願治病,打卦求子。廟會盛時,往往有好幾個戲班,演員不夠,就由午山人頂上。午山廟會起源於漢族民間,凸現了青島漢族勞動人民的純樸思想、美好嚮往和宗教信仰,現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正月十六,預示過年結束了,廟會卻多了起來。華樓山的華樓宮廟會、浮山前的黃草庵廟會以及海雲庵廟會這一天同時召開。其中海雲庵廟會最熱鬧,現已演變成海雲庵糖球會。海雲庵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正月十六,是每年潮汐的第一個高潮日,青島舊時,以魚為生的很多,延續成了大廟會。這一天到海雲庵趕會的民眾絡繹不絕,因廟會食品中以糖球為多,花色品種也多,海雲庵廟會遂以糖球而名揚四方。這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歷經數百年而不衰,每年前來趕會的中外遊客都在百萬人以上,會期是三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