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建福宮

青城山建福宮

青城山建福宮,道教宮觀,在四川省灌縣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城山建福宮
  • 建立時間:公元730年
  • 所在地:中國 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
  • 淡季門票:90元/人
  • 旺季門票:90元/人
  • 開園時間:8:00
  • 閉園時間:17:00
  • 交通信息:距成都僅66公里,距雙
簡介,特色,歷史,特點,

簡介

此地傳為五嶽丈人寧封子修道處,該宮創建於唐代開元十二年(724),時名丈人觀,宋代改名“會慶建福宮”。現僅存兩院三殿,均為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宮內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點綴亭台,宛如仙宮。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檯等古蹟,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宮觀,又是遊覽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特色

建福宮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門左側。宮觀始建於晉代,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於今址。宮觀原名丈人觀,南宋時朝庭賜名“會慶建福宮”,簡稱“建福宮”。宮內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宮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規模擴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供奉五嶽丈人、太上老君、東華帝君等神像。宮前有清溪和緣雲閣,宮後有赤誠岩、乳泉、水心亭、梳妝檯、林森洞等各名勝古蹟,還有長達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長聯。建福宮,古木蔥蘢,在雲峰嵐氣懷抱中,環境十分青幽,是遊覽青城山的起點,不可不游的第一宮觀。

歷史

建福宮始建於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檯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裡風景優美,遊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于山間的駐鶴莊;右有橫石臥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遊戲處。

特點

建福宮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山門左側。宮觀始建於晉,原址在今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於今址。原名丈人祠,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
進山公路,經赤城閣,沿清溪上行,迎面便是五峰並峙如屏的丈人山。它綿亘1.5公里,最高處海拔1120米。南坡為陡壁,丹崖峭拔,白雲繚繞,黛色參天。山因寧封丈人得名。
主治神仙
《列仙傳》云:“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便是寧封。宋彭乘《五嶽真君殿記》云:“赤城洞天,則龍蹻寧(封)先生所治也。先生嘗為陶官,通神幽隱,或履蹈烈焰,隨煙上下,黃帝順風禮問,受《龍蹻經》,得御風雲術,遂封五嶽丈人(統領五嶽)。”
古丈人觀
古丈人觀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融昭寺崖前。唐開元十八年(730),刺史楊勵遷於今赤城岩下。唐徐太亨《青城山丈人祠廟碑》云:“當年奉敕,青城丈人廟,準五嶽真君廟例。”唐僖宗中和元年(881)辛丑七月十五日,詔內臣袁易簡、刺史王茲、縣令崔正規奉旨詣山修醮,封為五嶽丈人、希夷真君。
北宋元豐三年(1080),詔加號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為儲福定命真君(見《蜀故》)。南宋淳熙二年(1175),因成都制置使范成大的奏請,賜名“會慶建福宮”。取古謠:“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之意,簡稱“建福宮”。
丈人觀舊有五嶽四瀆壁畫。《益州名畫錄》云:“道士張素卿,簡州人也。”乾符中居青城山常道觀。中和元年僖宗遣使與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為希夷公。素卿上表云:“五嶽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嶽之上,不可稱公。”敕改丈人為希夷真君。王蜀先主修丈人觀,請畫五嶽四瀆、十二溪女及岳瀆曹吏。詭怪生於筆端,觀者恐懼,實畫中之奇絕也。
今建福宮
今建福宮系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近年又再次進行大規模重建。它後有丹岩翠林掩覆,前有亭樓映襯,建築中軸線與進山公路約成45度交角。遊人沿著蒼楠翠覆的石級梯道,轉折入宮,外山門有著名書法家董壽平先生手書楹聯。內山門門額“建福宮”三字系1940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
建福宮現有大殿三重,前兩重系近年來青城山道教協會籌集資金新建的重檐樓殿:
建福宮第一殿:供奉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靈祖)及財神,內側供奉慈航真人。
建福宮第二殿:名為“丈人殿”,祀五嶽丈人寧封真君及廣成先生杜光庭,亦稱杜天師。
建福宮第三殿:即後殿,內塑有三尊彩像:中間是太上老君,道教尊為教主;左面是東華帝君,即華陽真人王玄甫,為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創立者王重陽。殿堂板壁刻有張三豐祖師的詩,大殿檐柱上懸有長達394字的青城山著名長聯。
遺物發現
1958年後修青城停車場及民居中,陸續發掘出宋代《會慶建福宮飛輪道藏記》及大石缸、石蠟台等文物和巨型石刻蓮花保坎。似為會慶建福宮或玉華樓遺物。
梳妝檯傳說
梳妝檯位於丈人山赤城岩腹,從建福宮楠木林右側上山可至,傳為明末慶符王陳妃遺蹟。易心瑩道長曾於此題詩:“水月山花萬種愁,鏡妝高處曉雲收。迷離蝴蝶傳金粉,婉轉峨眉想玉鉤。香草有情台畔綠,溪光無語廟門秋。紅顏寂寞知多少?不及荒寒一墓丘。”
傳說:明末慶符王屯兵於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後來他帶兵出山征戰,清晨陳妃於此處梳頭,眺望奏凱歸來的慶符王。不料其夫戰死,陳妃也自盡。後人為紀念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建亭台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