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清軒

霽清軒

霽清軒位於頤和園內諧趣園的北面,為一獨立的庭院。面積約290平方米。建築群的中心有天然石峽清琴峽,引水東流出園。主體建築霽清軒位於峽南高處,面闊三間,軒東一亭。軒西北清琴峽面闊三間,坐西面東。隨山勢下有遊廊,其間有亭,並連建有多處房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霽清軒
  • 地理位置:頤和園內諧趣園的北面
  • 占地面積:29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環境布局,建築結構,

歷史沿革

霽清軒始建於乾隆一十九年(1754),原屬於惠山園的一部分,嘉慶年後獨成一院。嘉慶十六年(1811),嘉慶皇帝在改建諧趣園的同時,於霽清軒園外的山東麓添建了軍機處等院落,當嘉慶皇帝遊園時,軍機大臣在軍機處內恭候嘉慶皇帝,為其處理政務提供方便。嘉慶十七年(1812),建築有過粘修。
鹹豐十年(1860 ) ,霽清軒被英法聯軍野蠻焚毀。光緒十七年(1891)與諧趣園同期重建,慈禧太后對園內個別建築做了一些改動,並在園內增建了酪膳房,專門製作乳酪點心,以備遊園之需。光緒十九年(1893)重建即將完工,該年(頤和園工程清單》上記錄:四瓦霽清軒並垂花門頭停調脊瓦瓦。清琴峽簽釘椽木活板。七月,西山遊廊豎立大木,巡北四方亭簽釘椽木活板齊。十月,霽清軒油飾披灰麻。
1940年,全部建築進行維修。1950年至1966年,院落為北京市委休養所徵用。油飾整修時,將霽清軒檐柱上藤蘿圍繞彩畫改為朱柱。此後,於1976年至1980年多次修繕、油飾建築。1981年至1983年,改做對外賓館,增建鍋爐房及各房衛生間水暖設備,在西北角新建古建築形式,混凝土鋼筋屋頂餐廳及廚房。1987年,安裝避雷設備。1994年8月,投資168.87萬元對古建進行整修油飾。221

環境布局

霽清軒的主體建築與諧趣園中的主體建築涵遠堂同處一條南北軸線,兩座園林,各抱地勢,互有特點。諧趣園以水勝,園林環水而居,霽清軒以山勝,建築擁山而構。一山一水,虛實相映;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
霽清軒的南面空間狹小,北面則空曠開朗園林布局以慣用的“先抑後揚”的方法,利用居高臨下的山勢在眼前依次布置山谷、溪流、廊亭、松樹,並用“借景”的手法把園牆外的村落、田疇、遠山等自然景色繪入園內統一的畫面之中,超越了有限的園林界限,豐富了無限的園林空間。
清漪園時期,清琴峽對面原為平緩的山地,造園者為了豐富園林的景觀層次,在山脈的盡處用人工方法在岩石上堆造了一座高聳的假山,與山底下的峽谷形成明顯的虛實對比。為進一步增強咫尺空間的俯瞰效果,在假山上麵點綴一座四方攢尖的八方重檐式樣的觀景亭,遠遠望去,朱欄畫柱掩映在四周的蒼松翠柏之中。光緒年間重建時,把亭子的形狀改為四脊攢尖方寶頂四方形亭子。

建築結構

沿諧趣園涵遠堂西側青石台階及“尋詩廷”殘跡北行,可到達霽清軒的南口,建築為垂花門形式,高3.26米,面積25.2平方米。一殿一卷懸山式頂,灰色筒瓦。明造天花,蘇式彩畫。金磚地,梅花方柱,青石方柱礎。前檐南面有穿帶式板門,門上兩個門替,有石抱鼓。後檐原有四扇板門,現拆除。山面有坐凳媚子、倒掛媚子。磚砌台明石角柱台基,青石垂帶台階。
垂花門兩翼是對稱的圓弧形院牆,正殿霽清軒坐落在垂花門內北側,建築面闊三間,四周出廊,高3.58米,面積114.2平方米。灰瓦卷棚歇山式屋頂,金磚地。檐、柱上彩畫綠色底藤蘿花。青石圓鼓鏡柱礎。前檐明間裝修四扇隔扇,五福捧壽裙板,上為步步錦圖案。中間簾架玻璃門。次間為支摘窗。檐柱間有倒掛媚子,坐凳媚子。後檐明間與西次間為支摘窗,東次間為磚牆。磚砌台明石角柱,青石垂帶台階。後檐圍廊東西與兩翼依山順勢的遊廊通連,西面以十一間轉角遊廊連線玉琴峽,東面用二十九間遊廊沿山岩下降的坡度做成半圓形的爬山廊將山下北面的三間穿堂殿、八角重檐亭等建築連綴在一起。
霽清軒的西殿名清琴峽,建築坐西朝東,面積81.3平方米,高3.14米。面闊三間,前檐有廊。懸掛匾額“清琴峽”。建築原為灰瓦卷棚、前後穿堂,光緒重修時改為面東開門帶前檐廊的硬山式樣。檐裝修四扇隔扇,五福捧壽裙板,中間簾架玻璃門。殿內裝修碧紗櫥、落留清琴峽因水景命名,乾隆皇帝賦詩:“引水出石峽,抱之若清泉,俠即琴之桐,水即琴之弦,此處面對龐然的址趙道逛,山脈與地平面形成約45度斜坡,造園者因山制宜,將後溪河的河水一分為二:一水向南,經玉琴峽流向,諧趣園;一水向東,穿過地下的人工暗道從清琴峽三間殿下舊舊而出,順著山脈鑿成的峽谷流向東北的圓明園。清琴峽和玉琴峽的造型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玉琴峽曲折錯落。水聲激響, 如玉琴鳴奏,清琴峽直通平緩,泉流潺潺,其清音如琴,峽雖由人做,卻宛自天成。
霽清軒
清琴峽南側八角亭,八脊重檐元寶頂,圓柱,藻井天花,蘇式彩畫。建築24.56平方米,高3.15米。前檐南、北側無坐凳媚子,後檐四面有坐凳媚子倒掛媚子。青石階條石台基,如意台階。
清琴峽對面假山上是一座形狀為四方的形四方亭。在清漪園時期,此亭為八方重檐式樣,光緒年間重建時,改為為四脊攢尖方寶頂,牡丹圖案井字天花,蘇式彩畫。金磚地,梅花方柱,青石方柱礎。建築面積28.09平方米,高3.48米。前檐南側檐柱間有坐凳門子,金柱間為落地罩,卷草裙板。倒掛嵋子為卷草式花窗,間柱下有四個垂柱。東西北三面有坐凳媚子。青石階條石台基,四周堆砌黃石,雲步踏跺台階。此亭高居山岩之上,可以遠眺田園景色,俯聽溪流清韻,是園中一處位置極佳的觀景場所
霽清軒
建築群東院牆西側三間東房,前有廊。南套院南、北各有三間建築。八角亭東側三間南房.周圍廊。清琴峽西側南部西房三間。北部西房二間.北側西北房互間,均為硬山頂,藻 驪專地,圓柱,圓鼓鏡柱礎,繪蘇式彩畫。東北角為霽清軒的北門,乾隆時是清漪園的東北門。建築坐南朝北,面積15.69平方米,硬山式頂,兩扇穿帶式大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