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霸王樹(霸王樹)

非洲霸王樹

霸王樹一般指本詞條

非洲霸王樹(學名:Pachypodium lamerei Drake)是夾竹桃科棒棰樹屬多肉植物,莖幹肥大挺拔,高可達5米,直徑可達30厘米,圓柱形、褐綠色,長2-6厘米。莖頂叢生翠綠色長廣線形葉片,尖頭,葉柄及葉脈淡綠色。花白色,中央黃色,直徑約5-8厘米,有清香,開花期多在春季至早夏。

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的熱帶地區。性喜溫暖、乾熱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但能半萌,生長適溫為20-25℃,冬季室溫應不低於15℃,若夏季溫度超過35℃,葉片易枯黃睨落,冬季氣溫低於10℃以下,易受冷害和凍害。

其外觀奇特,多採用盆栽觀賞,可擺設於陽光充足的窗台旁,是多肉植物中的珍稀品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莖幹肥大挺拔,高可達5米,直徑可達30厘米,圓柱形、褐綠色,密生3枚一簇的銀灰色的硬刺,較粗短,長2-6厘米。莖頂叢生翠綠色長廣線形葉片,尖頭,葉柄及葉脈淡綠色。花白色,中央黃色,直徑約5-8厘米,有清香,開花期多在春季至早夏。
非洲霸王樹非洲霸王樹

產地生境

非洲霸王樹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的熱帶地區。性喜溫暖、乾熱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但能半萌,生長適溫為20-25℃,冬季室溫應不低於15℃,若夏季溫度超過35℃,葉片易枯黃睨落,冬季氣溫低於10℃以下,易受冷害和凍害。
非洲霸王樹非洲霸王樹

繁殖方法

可採用播種、扦插和分櫱繁殖,但以種子繁殖為主。
播種:非洲霸王樹的種子長約1厘米,寬0.2厘米,呈棒槌狀,灰白色。播種時間宜在四五月,播種前,先用溫水浸種24小時,播種溫度18-25℃最為適宜,濕度95%最佳。播種基質可採用泥炭:珍珠岩:粗沙=8:1:1的比例配製。播種後一般用細泥炭覆蓋。非洲霸王樹一些種子播種後3-5天后可發芽,但有些種子需要5-6個月。剛出芽的小苗應遮蔭50%,半個月後即可進行全日照管理,小苗期間苗士應保持濕潤和通氣。出苗後1個月,視長勢情況,其進行煉苗處理,以增強抗性。
扦插:非洲霸王樹的扦插繁殖較易成活,一股在春天剪下植株上郡的枝條幹燥5-8天后進行沙插即可。
分櫱:一般也在春季進行,直接切割植株基部的萌櫱進行栽種。

栽培技術

濕度和澆水:耐乾旱,忌積水。新葉長出時,要保持盆土濕潤,但避免盆土過分潮濕,每買澆水前,應檢查盆土,待其盆士表面發乾後才澆水。夏季如氣溫過高,易導致其葉片院落進入半體眠狀態控制澆水,冬天時也只需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栽培基質和施肥:栽培基質宜採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壊士。在栽培中可用泥炭、珍珠岩、粗沙按1.2:1:2的比例配製培養土,生長李節,小苗期按氮、磷、鉀1:1:1配比,每半月施一爽;大苗按氮、磷、鉀1.2:0.8:1配比,每10天澆一災。也可施少量多元緩釋複合肥穎粒於盆面。
換盆:換盆時要注意少根系損壞,同時避免用力捏具根頸部,以防植株受傷造成植株爛。

病蟲防治

病害

主要病害有根頸腐病和葉枯尖病兩種。
根頸腐病:多在幼苗期發生,發病時,植株根莖基部腐爛而引起整株植物死亡。特別易發生在換盆之後以及排水不良的盆內。因此在換盆時要注少損傷,同時避免澆水過勤。
葉枯尖病:發病時,嫩葉葉尖先出現黃色斑點,隨後色轉褐、變黑、嚴重時整片葉乾枯脫落。主要原因在於氮、磷、鉀比例失調,氮肥過多、長勢過旺、抗病性差所引起。可採用疫霜錳鋅8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多菌靈800倍液防治。

蟲害

蟲害較少,只在春、秋季時葉心部有夜幼蟲危害,可用敵敵畏1500倍液或殺滅菊2000倍防治。

主要價值

非洲霸王樹為多肉植物中的珍稀品種,其適應性強,株型奇特,富有藝術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廣泛套用於各種景觀布置栽培。在滿足植株生長習性的前提下,可與仙人掌科、大戟科、景天科等植相互搭配混栽,種植過程注意高低有序,疏密得當,做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粗獷與精細並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