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棕櫚

霸王棕櫚

霸王棕櫚 產於馬達加斯加,常生乾旱稀樹草原地區;雲南、廣東、福建等地區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霸王棕櫚
  • 學名: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et H.Wendl
  • 別稱:馬島棕、俾斯麥櫚、俾斯麥棕 喬木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霸王棕櫚
霸王棕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et H.Wendl. 別名:馬島棕、俾斯麥櫚、俾斯麥棕 喬木狀,莖單生,高20-30m,粗40cm,基部膨大,灰綠色,直徑可達80cm,葉基宿存,至老時脫落。葉掌狀分裂,葉片特大,直徑達3m;葉片淺裂至1/4-1/3,裂片間有絲狀纖維;葉藍綠色,覆被白色蠟及淡紅色鱗秕,具粗壯中肋,裂片堅韌直伸,先端淺裂二叉狀,裂片間具下垂絲狀纖維,葉面具顯著、明顯歪斜而不對稱的戟突;葉鞘縱裂呈大的三角狀縫隙。花序圓錐狀,生於葉間,雌雄異株。果球形,褐色,長4-5cm,直徑3cm。種子1,近球形,胚乳均勻。

生長環境

常生乾旱稀樹草原地區。

分布範圍

產於馬達加斯加,雲南、廣東、福建等地區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景觀用途:樹形挺拔,葉片巨大,形成廣闊的樹冠,為珍貴而著名的觀賞類棕櫚。莖幹可作建築材料,葉作蓋房材料,莖髓含澱粉可製作優良西米。

栽培技術

霸王棕櫚
霸王棕成株適應性較強,喜肥沃土壤,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成株移栽應儘量保持完整土球,且土球要較一般棕櫚植物長且大,避免移植時發生“移植痴呆症”。
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而排水良好環境,具一定耐寒性,耐旱性好,是乾旱地區理想的栽培植物
霸王棕在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較好,喜高溫高濕的熱帶氣候。
而綠葉型變種則更適宜在沿海或氣候較冷的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