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村(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

霞山村(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

霞山村該村位於馬金鎮境內,總人口2400餘人,2006年人均收入4500元。該村區域優勢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流傳著一種古樸優美的民間舞蹈——高蹺竹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山村
  • 外文名稱:Xia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70
  • 郵政區碼:324307
  • 地理位置: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
  • 人口:2343(2014)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裕昆堂,霞山
  • 車牌代碼:浙H
  • 人均收入:4500元(2006年)
  • 地域文化:高蹺竹馬
高蹺竹馬,歷史,現狀,人文古蹟,祠堂,古民居,進修堂,

高蹺竹馬

歷史

所謂高蹺竹馬,即在腳上綁上一米多高的木製踩腳,身上套著竹骨紙面的各色竹馬,穿上戲曲行頭,在名·種喜慶節日自發上演的一種民間舞蹈。我省許多地方都有竹馬舞和高蹺舞,但將高蹺竹馬連在一起的只有開化霞山村。
霞山村的高蹺竹馬舞歷史極為悠久。相傳,霞山村遠祖鄭元*於唐武德四年(621年)遷居開化,不久即出使戎狄,演釋了一段蘇武牧羊式的故事。唐太宗為彰其功特授太原河北安撫使,秉節鉞位並賜書:“知公口伐,可漢如約,遂使邊火見燧,朕何惜全石賜於公哉?”為紀念鄭遠*以及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恭、薛仁貴、羅成等八位唐代開國元勛,霞山鄭氏後裔將流行於安徽一帶的高蹺和流行於浙西的竹馬結合,並配上戲曲文官武將的行頭,於元宵。春分、冬至等節日走街竄巷、翩翩起舞。
唐末時期的霞山高蹺竹馬舞非常簡單,一般設八個文官武將和一個帶頭小兵,沒有複雜的舞步。明代成化年間,淳安人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榮祿大夫兼太子少保商輅和霞山首富鄭旦公義結金蘭,與霞L山結下了一段淵源。在他的帶動下,高蹺竹馬加上了高蹺劈叉、翻斤斗、交叉舞步、鯉魚翻花等較為複雜的動作,人物也從9人增加到16人,使霞山高蹺竹馬的藝術品味得到很大的提高。
解放後,開化文化部門對霞山高蹺竹馬舞極為關注,指派專門人員對霞山高蹺竹馬舞進行收集整理,並組織專業人員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十多年來,霞山高蹺竹馬舞參加了多次市、縣級民間藝術活動,並多次獲獎。

現狀

2007年,在全省農民“種文化”活動中,霞山村也積極行動起來,在高蹺竹馬世家鄭利岳的帶領下,廣收學徒,力爭將這獨特的民間舞蹈發揚光大。從5月份起已有15名新的學徒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且大部分都為在校的初高中生,現已都走的有模有樣。同時,縣級有關部門也對這項活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撥出專項資金用於改善道具,提高表演水平,相信在全省對民間文化藝術越來越重視的今天,霞山的高蹺竹馬舞會迎來又一個春天。

人文古蹟

祠堂

霞山在丹山(石壁山)腳下,至元豐六年(1083),律公因洪水而遷居北岸,見霞峰紫氣氤氳,經久不散,村名由此而來,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日霞山人丁興旺,有四個祠堂:總祠“裕昆堂”,遭火災毀,現存高牆,長房“永錫堂”、二房“永言堂”(已毀)、三房“愛敬堂”,淳安商輅題名。古橋四座:八楓橋、丹山橋、濟惠橋、涌蓮橋,村中有明代萬曆年間的古鐘樓;村後有霞山烈士墓。村大巷多,密如蛛網,曲折通幽,外人進村如入迷宮。

古民居

霞山民居建築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古民居200多幢,其中保存完好,風采依舊的尚有63幢,典型徽派建築,結構多為進院式,黑瓦白牆,馬頭翹角、錯落有致。許多門罩、門樓上有精美的磚雕、石雕,大門兩邊是石門坊,屋內畫棟雕梁,花格窗欞,浮雕玲瓏剔透,牛腿木雕,形象栩栩如生。堂前設天井,“四水歸堂”寓意吉祥。
啟端堂是村中最大的古民居,占地3000餘平方米,高牆大宅院裡分大小几個院落,正門兩邊各有大石鼓,鼓耳雕花。天井設青石長方形蓄水池,飾假山、養金魚。

進修堂

另一古宅像座私家園林,外大門有門樓,由園門進小院,入正門才是五間大廳。廳堂匾額篆書“進修堂”,為近代大學者、書法家馬一浮先生題寫。原先院後有花園,設水池、曲橋、亭榭。此處,現在村民已建了新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霞山,是華麗、典雅的古村,自古迄今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盡興而去,留下了許多美文詩篇。鑒於此,縣政府撥專款修繕部分古民居,落實措施保護古村落,為打造國家東部公園增光添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