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紅龕集

霜紅龕集

中國明末清初詩文集。傅山撰。有清乾隆生生堂刊本,近年有影印本刊行。

基本介紹

  • 書名霜紅龕集
  • 作者:傅山
  • 類別:詩歌
  • 著作權所有:公共著作權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圖書目錄,書序,

內容介紹

凡四十卷。附錄三卷,年譜一卷。前十四卷為詩賦,十五至二十六卷為傳、序、題跋及碑記書札等,二十七至三十卷為雜著,三十一至三十五卷經史諸子,三十六至四十卷為雜記。自二十七卷以下多為讀書心得。丁寶銓在《序》中概括了作者學術思想特點:一是“學必實用”,指出傅山治學是以實用為宗旨;二是“頡頑群儒”,指出傅山反對理學空讀無用。全祖望在《事略》中將傅山學術思想的特點概括為“思以濟世自見,而不屑為空言”。輯刻種類較多,以清宣統三年(1911)丁寶銓本、繆荃孫、羅振玉審定木刻本收錄較為完備。

作者介紹

傅山(1605--1690年)明末清初書法家。字青主,號朱衣道人。山西陽曲人。傅氏博經史及佛道之學,兼精醫術、書畫。是篇論書主張:“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巧,歸於大巧若拙已矣。”提出著名的“四寧四毋”主張:“寧拙毋巧,寧醜毋拙,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圖書目錄

卷一 賦
卷二 樂符
卷三 五言古
卷四 五言古
卷五 五言古
卷六 七言古
卷七 五言律
卷八 五言律
卷九 五言律
卷十 七言律
卷十一 排律
卷十二 五絕
卷十三 七絕
卷十四
卷十五 傳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題跋
卷十九 壽序 墓銘 哀辭
卷二十 記
卷二十一 碑碣
卷二十二 疏引
卷二十三 書札一
卷二十四 書札二
卷二十五 家訓
卷二十六 雜文
卷二十七 雜著一
卷二十八 雜著二
卷二十九 雜著三
卷三十 雜著四
卷三十一 讀經史
卷三十二 讀子一
卷三十三 讀子二
卷三十四 讀子三 百泉帖
卷三十五 讀子四 百泉帖
卷三十六 雜記一
卷三十七 雜記二
卷三十八 雜技三
卷三十九 雜記四
卷四十 雜記五

書序

霜紅龕集序 丁寶銓
傅青主先生別字嗇廬,學者稱之為嗇廬先生,山西太原人也。不忘故國蒙難,堅貞箕子、胥余之遜遁、鄭氏思肖之悽苦,始足喻其高節。凡所遺著,三四刻矣,年久零落,湮鬱不彰,今為整齊,綱羅放逸,都四十卷,再板傳世。
國初儒者,如孫夏峰、胡石莊、黃梨洲、陸桴亭、顧亭林、李土室(李中孚自署“二曲土室病夫”)、王船山及傅嗇廬氏,皆遺老之魁碩,後學之津逮。躡漢企宋,究委窮源,性情出處雖殊,而學必實用,動為世法,率八人而如一也。其餘則羽翼而已。嗇廬年次孫氏而長於胡、黃,故巍然為河北大師者垂數十年。論者以聲震天下,伏闕為師,義難及矣。然孫夏峰之設匭徵金營救左、魏,黃梨洲之袖錐對簿告祭忠端,則與嗇廬同其奮激也。至於飛語下系,備極慘狀,痛亦深矣。然顧亭林之濟南逆案,赴鞫歸獄,則與嗇廬同其慷慨也。又以世家舊族賣醫為活,哀亦甚矣,然王船山之竄身徭峒,課蒙自給,則與嗇廬同其骯髒也。觚稜在望,仆地涕零,老彌篤矣。然李土室之都會舁行,拔刀自刺,則與嗇廬同其倔強也。若夫“蕭然物外,自得天機”(亭林論嗇廬語),貞不亢矣,然胡石莊之不出庭戶,陸桴亭之謝絕賓客,則與嗇廬同其澹定也。
蓋行誼卓絕,頡頑群儒,若語學術,亦度越於人人而自為宗派。《潛邱剖記》謂嗇廬長於金石遺文,嘗謂此學足以正經史之偽而補其缺,厥功甚大。(約原文)按本朝莊氏(葆琛)、吳氏(荷屋)為用金文證經之鉅子,畢氏(秋履)、阮氏(文逢公)為用石文考史之大宗,其源乃開於嗇廬。由是以言,金石文證釋經史,傅學也。全謝山撰《嗇廬事略》日:“或強以宋儒之學,嗇廬(原文‘先生’二字)日:必不得已,吾取陳同甫。”(嗇廬《雜記》云:“同甫容得晦翁,而晦翁不能容同甫。”此亦嗇廬尊揚同甫之一證。)按顏習齋為近今鉅儒(張文襄公謂其別為宗派),乃極稱同甫,見所著《習齋記余》者四(卷三云:“陳可進之韓、范一例。”卷六云:“宋、明兩代之不競,一言盡之日:‘兩朝是文墨世界’。”同卷又一條論“宋儒主胡文昭,而以陳氏次之。”又一條謂“陳氏學行雖不免雜霸,而三代蒼生或少有幸”云云。)傅、顏論議,先後一轍,由是以言,顏氏學風,嗇廬所漸漬者也。嗇廬與戴楓仲書云:“《漢書》整俊,但細領會,(約原文)冗沓之瘕不覺盡消。”又云:“班書終無釋手之日。”(《兩漢書人姓名韻序》)。按本朝古文,方望溪氏出,始講義法,謂之正宗,不百年而法弊,曾文正起而補救,略模《漢書》,遂以跨越一代。由是以言,曾氏文派為嗇廬宿所主張者也。國初鉅儒,學宗漢宋,旁及地誌、算術而已,究心子部者少,況乃二氏?嗇廬生際其時,嶽嶽兀兀,昌言子學,過精二藏,乾嘉以後,遂成風氣,治子名其家者有人(如汪、畢諸著述),通釋人於儒者有人(如羅台山諸人),中西大通,益抉其樊,諸子道釋,一以貫之,名日哲學,其大無外,其細無問。由是以言,近日之哲學,實嗇廬氏之支流與其餘裔也。綜是而論,一二緒餘,精誼所結,演繹成家,此余所謂嗇廬之學斷非博士、文人、拘儒所能略窺其津涯者也。詩文見志,推測如此,君子觀覽,尚論定焉。
近者西學內訌,東隅外蹙,作此無益,玩偈時日,縱成善本,亦奚裨益?然石莊《繹志》,譚氏訪求於海蠕擾攘之時,《船山遺書》,曾公雕刻在江皖糜爛之日,儒書講習,卒贊中興,嗇廬貞諒,迥異弔詭,儻承學之士聞風興起,則人心世道之已盪泱者,或迥瀾於學術之流行,亦未可知。江陰繆炎之京卿(荃孫)、上虞羅叔言參事(振玉)、江夏羅微之太守(襄),熟於編槧,往復商訂,共成此業,例並書焉。
宣統三年歲次辛亥孟夏,山陽丁寶銓序於太原節署。
(錄自丁寶銓輯《霜紅龕集》)
張耀先刊本霜紅龕集序 李果
《霜紅龕集》十二卷,《我詩集》六卷,為太原傅青主先生及其子壽髦作也。
先生六葉傳經,皆以文學著稱。先生當滄桑之變,深隱不出,即患難奔走,無處無時不讀書。其詩古奧,文出入於諸子,蓋蓄經史百家之腴而為之,意在沈鬱,絕去枝蔓,不為膚媚軟弱,往往造語精深,孤行獨詣,無所依傍。其交友皆氣節士,同縣朱赤城、王古弦、文玄錫、胡昆彝、汾陽曹良直、平定白居實、崑山顧寧人、僧雪林。歲甲申,赤城投井死。雪林本諸生,張姓,棄為僧。而良直則以兵科疏請閱九邊要塞,劾首輔周延儒,先卒。先生避地人盂縣,又善行楷,嘗言楷書不自篆隸入,則奴態不足觀。初學趙松雪書,薄其人,後乃學顏魯公書。索居無筆,偶折柳枝作書,輒成奇字,好事者爭乞之。愛長榆河南崖之古松,輒跨馬吟詠其下。雅好作山水、松柏、蘭竹,其畫無法可法,以意為之,天機灄然。先生又明於醫,間客游,壽髦驅車從。壽髦賣藥市上。其幼歲嘗隸《左傳》事,為詠史詩,十八為文賦,有奇氣。遭鼎革,東西馳逐。先生以飛語下太原獄,壽髦亦羈陽曲倉,念其大母病,夢時時歸省,既又夢鐵蓮開花,而先生事解。壽髦讀《春秋左傳》、《管》、《商》、《孫》、《吳》、《穰苴》、《尉繚子》,明古今成敗,倚伏利害。與人辨論,如對強敵,稠人中操筆,數百言立就。亦能作書,為章草,寫懸崖、曲澗、花木、魚鳥、獅子,特大如丈許者。他篆刻、金石、文字皆能之。先生卒年七十八,壽髦則以病先卒,年五十六,先生傷之甚。有孫曰蓮蘇,承家學。
先生同縣張君思孝搜輯其父子詩文遺稿,來江南出貲刻之,間有助之者,書以成。先是康熙戊午詔舉博學宏詞,科臣合疏以先生應,州縣敦促就道,至京而魏敏果公為代奏,遂賜歸。予又聞先生弱冠讀《文選》、三都兩京賦,三過即成誦,其客馬生偶抽架上戊辰會試卷五十三篇以試,先生櫛沐畢讀至食頃,則背誦不遺一字。凡書秩皆如之,不多讀也,而其著作遂以名。浮山錢氏謂作文於聖賢之理,古今得失之數,無所獨見,惟依傍經傳,規模前人,其理與法僅無悖於常說,即海內負盛名,要不足傳。先生詩古文直攄己見,不必求合古人,而神自高逸,若離若合,獨持所是,自足不朽也。思孝工文亦謹,飭淹雅士,嘗修《山西通志》,又編刻其師宜興儲編修《六雅文集》,皆積累館穀資為之。先生有《管子》及《老莊列解》、《漢書補註》、《春秋漢書地名姓名韻》。方俟謀刻,遂書之以為序。
霜紅龕集備存小引 劉雪崖
古書無所為梓本也,士人束髮受書,以繕寫為先務。後唐長興三年,始校正九經刻板印賣。嗣是,充棟汗牛,鬻書幾與衣物等。著述之家非是無以傳後,未聞置成編弗用,仍事抄謄之苦者。間有重其人,錄其書,久之亦歸散佚。士人得書之易,由此寒士無力為剞劂氏償,抱一編以沒世者亦由此也。
傅青主先生足跡半天下,詩文隨筆隨擲,家無藏稿,亦無定稿。甚有執所著以問先生,而先生已忘為己作。雖臨終以收拾遺文勖孫蓮蘇,然散之數十年,徵諸一方,亦非易致之事也。雖欲付梓,烏乎可?戴楓仲刻《霜紅龕集》,不可得矣。陽曲張思孝搜輯十二卷,又輯先生子壽髦居士《我詩集》六卷,昭余梁尊甫助貲刻於宜興。同事多所猜忌,遂毀其板。同邑張靜生收原刻未載者六卷,謂之拾遺。惜真草雜沓,未及付梓而卒。其弟古娛遵其志,與余共為羅訪。四十年來所得愈多,篋而藏之。每一流覽,憮然興嘆。壬子冬,余督子弟輩按部真謄,以圖付梓,為目十有五,卷四十,《我詩集》卷十有一。顏日“備存”,以所得虞有誤,或傳抄不能無訛舛也。
嗟乎!世不乏有力之家,惟娛耳目炫流俗者是務,古蹟所存,關人心世道,輒鄙夷為迂闊,且阻抑使不得行。余奉茲編久矣,邑人王子仁庵者,特慨然不以為非,損橐無德色,爭先睹之為快,謂非加人一等者歟?洵梁子尊甫之嗣音也。獨是思孝去先生不遠,迄今又二百餘載,所得反大倍於昔,誠如瞿公云:“幸其猶存而惜其不存者,尚多也。”過此以往,倘有與余輩同志者,踵而增焉,使名山之藏盡得其傳,豈非集古之快事耶!因志其緣起如此。
鹹豐三年正月望日,壽陽劉雪崖氏題於閻家長之則畫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