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沈括著作)

霓裳羽衣曲(沈括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於《霓裳羽衣曲》,劉禹錫的詩說:“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又有王建的詩說:“聽風聽水作《霓裳》。不知道哪種說法正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霓裳羽衣曲
  • 填詞:唐玄宗李隆基
  • 譜曲:唐玄宗李隆基
  • 編曲:唐玄宗李隆基
  • 音樂風格:法曲
  • 歌曲語言:漢語
沈括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出處,作者,成就,

沈括作品

原文

《霓裳羽衣曲》①,劉禹錫詩云:“三鄉陌②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詩云:“聽風聽水③作《霓裳》。”白樂天④詩注云:“開元中,西涼府節度楊敬述⑤造。”鄭嵎《津陽門詩》注云⑥:“葉法善⑦嘗引上入月宮,聞仙樂。及上歸,但記其半,遂於笛中寫之。會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與其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⑧,用敬述所進為腔⑨,而名《霓裳羽衣曲》。”諸說各不同。今蒲中逍遙樓楣上有唐人橫書⑩,類梵字,相傳是《霓裳》譜,字訓不通,莫知是非。或謂今燕部有《獻仙音曲》,乃其遺聲。然《霓裳》本謂之道調法曲,今《獻仙音》乃小石調耳,未知孰是。

注釋

①《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傳自西涼,本名《婆羅門曲》,經玄宗潤色而改名。
②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中唐著名詩人。三鄉陌:一作“三鄉驛”。相傳唐玄宗於三鄉驛樓上望女幾山(在今河南宜陽),歸而作《霓裳羽衣曲》。
③王建(約765—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後期詩人。聽風聽水:相傳西域龜茲國君臣聽風水之聲而創製樂曲。
④白樂天:即白居易(772—846)。字樂天,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為中唐著名詩人。
⑤楊敬述:開元間以羽林大將軍、西涼都督充河西節度使,曾因御突厥戰敗被削官爵。
⑥鄭嵎:字賓先,唐宣宗時進士。其《津陽門詩》為七言長句,凡一千四百句,成一百韻。
⑦葉法善(616—720):唐初道士。以道術歷事高宗至玄宗五朝,以至封為越國公。
⑧散序:各種樂器次第發聲而尚無節拍的序曲。因無節拍,故不伴舞。
⑨腔:腔調,曲調。
⑩蒲: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州)。橫書:即橫行書寫的字,與漢字傳統上的縱行書寫不同。
燕部:唐宋音樂部類之一,即燕樂。混合傳統雅樂及西涼樂,供宴饗用。北宋時有二十八調。
道(qiú)調:古代音樂以宮音(相當於現在簡譜的1)為主的樂調之一。法曲:見上條注。
小石調:古代音樂以商音(相當於現在簡譜的2)為主的樂調之一。

譯文

關於《霓裳羽衣曲》,劉禹錫的詩說:“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又有王建的詩說:“聽風聽水作《霓裳》。”白居易有首詩的注釋說:“開元年間,西涼府節度使楊敬述作。”鄭嵎《津陽門》詩的注釋說:“葉法善曾經引導皇上飛入月宮聆聽仙樂,等回到人間時,皇上只記得其中的一半,於是就用笛子把它吹奏出來。恰逢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獻《婆羅門曲》,與仙樂聲調相符,於是就用月宮中所聽到的為序曲,用楊敬述所進獻的為曲子的主旋律,而且把曲子取名為《霓裳羽衣曲》。”各種說法各不相同。今天蒲中逍遙樓的門楣上有唐朝人橫著書寫的文字,像是梵文,相傳是《霓裳》的曲譜,由於不懂上面文字的意思,沒人知道到底是不是。又有人說今天燕部中有《獻仙音曲》,是《霓裳羽衣曲》的遺聲,然而《霓裳》原本被稱為是道調法曲,今天的《獻仙音》卻是小石調,不知道哪種說法正確。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成就

《霓裳羽衣曲》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
沈括北宋科學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藥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