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漢語漢字)

霍(漢語漢字)

霍(拼音:huò)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霍古字形上部是雨,下部是一隻或幾隻鳥。群鳥冒雨飛翔,會發出聲響,霍的本義就是鳥飛行時發出的霍霍聲。引申指疾速聲,亦指疾速。

《說文解字》霍作靃,後簡化為霍。

(基本信息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
  • 漢語拼音:huò
  • 注音鄭碼:ㄏㄨㄛˋ
  • 平水韻部:入聲十藥 
  • 部首:雨
  • 筆畫數:8+8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字:靃、𫁒
  • 鄭碼:FVNI
  • 五筆:FWYF
  • 統一碼:基本區-970D
  • 倉頡碼:MBOG
  • 四角碼:10215
  • 字級:一級(3337)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寫,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甲骨文(圖1-3)上部是“”字,為降雨或雨滴狀;下部是三隻鳥(“”),有時也減少鳥的數量作圖4。兩相會意,表示鳥在雨中飛翔時發出了霍霍的聲音。到了西周,作一個“隹”的字形消失,作三個“隹”的字形保留,同時出現了作兩個“隹”的字形(圖5)。戰國時,作二“隹”的字形成為主流(圖7、8),《說文解字》採納了此種結構(圖9),隸變後楷書作靃。“靃”筆畫較多,書寫速度慢,到了漢代,又將“靃”下部的兩個“隹”減少為一個,楷書作“霍”,這種結構在當時也很盛行。時下有的字形還在“隹”下部多出一個“又”字,隸變後楷書作“䨥”,這個字形並不常見,後併入俗體字。

詳細釋義

讀音語法屬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huò
擬聲詞
〈文言〉鳥急飛的聲音。
玉篇·雨部》:“霍,鳥飛急疾貌也。”
形容詞
〈文言〉疾速,迅速。
quickly
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
水滸傳》第三四回:“秦明吃了一驚,不敢向前追趕,霍地撥回馬。”
霍然;霍閃
動詞
〈文言〉消除;消散。
eliminate;dispel;
dissipate
荀子·議兵》:“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
〈文言〉大山圍繞小山叫霍。
班固《白虎通·巡狩》:“南方霍山者。霍之為言護也。言萬物護也。”
晁補之《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大山宮,小山霍,欲識山高觀石腳。”
〈文言〉借為“”。眼睛失明。亦謂使眼睛失明。
蘇軾《四菩薩閣記》:“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畫不可奪。”
名詞
〈文言〉指霍亂
cholera
梅堯臣《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仲氏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文言〉指鶴。
墨子·經說下》:“麋與霍孰高?”
〈文言〉通“”。豆葉。
漢書·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肉霍。”
(Huò)山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
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Huò)山名。在今安徽省,一名天柱山。
郭璞《江賦》:“衡霍磊落以連鎖,巫廬嵬崛而比嶠。”
(Huò)山名。位於今湖南省,即衡山
《風俗通·山澤》:“衡山一名霍。”按:《尚書·舜典》“至於南嶽”孔穎達疏引作“霍山”。
(Huò)古國名。周武王弟叔處的封地,春秋時為晉所滅。約當今山西省霍州市西南。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
(Huò)姓氏用字。參看“霍姓”。
霍去病(西漢軍事家)
suǒ
非語素字
【霍人】也作“葰人”。春秋時晉邑。秦、漢置縣,屬太原郡,在今山西省繁峙東郊。
《左傳·襄公十年》:“選其族嗣,納諸霍人。”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上】【雔部】呼郭切(huò)
靃,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靃然。

說文解字注

飛聲也。
註:此字之本義也,引伸為揮霍,為靃靡。靃靡音選委切。
從雨雔。
註:各本少此三字,今補。呼郭切。五部。俗作霍。
雨而雔飛者其聲靃然。
註:說從雨之意。

廣韻

虛郭切,入鐸曉 ‖霍聲鐸部(huò)
霍,揮霍。《爾雅》曰:“霍山為南嶽。”又姓,武王弟霍叔之後。虛郭切。十二。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部】 霍·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8
《廣韻》虛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竝音霩。《玉篇》:揮霍。《集韻》:揮霍,猝遽也。陸機《文賦》:紛紜揮霍。註:揮霍,疾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
又《荀子·議兵篇》:霍焉離耳。註:霍焉,猶渙焉也。司馬相如《大人賦》:霍然雲消。
又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註:師古曰:開合之貌。文選註:曶霍,疾貌。
又《前漢·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疾。
又《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
又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為南嶽。註:即天柱山。疏: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為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註:即天柱山。此據作注時霍山為言也。其經之霍山,即江南衡是也。○按據此注,霍山有二,南嶽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為霍,霍之為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風俗通義,衡山,一名霍山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又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晉語:景霍以為城。註:景,大也。大霍,晉山名。
又國名。《書·蔡仲之命傳》:武王克商,封弟叔處於霍。《左傳·閔元年》:滅霍。註:永安縣有霍大山。霍國,姬姓。
又邑名。《左傳·哀四年》:襲梁及霍。註:梁南有霍陽山,蠻子之邑也。《公羊傳·僖二十一年》:會於霍。
又姓。《廣韻》: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又與藿通。《前漢·鮑宣傳》:漿酒霍肉。註:劉德曰:視肉如藿也。師古曰:霍,豆菜,貧人茹之。
又《玉篇》:鳥飛急疾貌。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艸名。《爾雅·釋草》:枹霍首。
又《集韻》:曷各切,音鶴。義同。或作藿。通作隺。
又上聲,音瑣。霍人,地名。《史記·周勃世家》:降下霍人。註:正義曰:霍,音瑣,又蘇寡反。師古曰:山寡反。
【戌集中】【雨部】 靃·康熙筆畫:24 ·部外筆畫:16
《唐韻》呼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竝音霍。《說文》: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霍然。
又《廣韻》《韻會》《正韻》息委切。《集韻》選委切,竝音髓。《玉篇》:露也。
又《廣韻》:靃靡,草弱貌。《楚辭·招隱士》:薠草靃靡。
又《集韻》:靃靃,細貌。
又《玉篇》綏彼切,音髓。靃靡,草隨風貌。亦作霍。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筆順動畫演示
【筆順】①一(橫)②丶(點)③㇖(橫鉤)④丨(豎)⑤丶(點)⑥丶(點)⑦丶(點)⑧丶(點)⑨ノ(撇)⑩丨(豎)⑪丶(點)⑫一(橫)⑬一(橫)⑭一(橫)⑮丨(豎)⑯一(橫)
【寫法】❶“雨”扁“隹”長。❷“雨”居上半格,首筆橫居上居中,豎筆在豎中線,四點分列豎筆兩邊。❸“隹”居下半格;首筆撇較長,起筆橫中線上側,撇尖超過“雨”左側;點筆在田字格中心右上側;首橫在橫中線下側,末橫最長;豎筆在豎中線右側。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韻系聲母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入聲
十九鐸
合口呼
次清
虛郭切
xuɑk
集韻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次濁
歷各切
lɑk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濁
曷各切
ɣɑk
入聲
十九鐸
合口呼
次清
忽郭切
xuɑk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歌戈
葉火
洪武正韻
入聲
六藥
全清
忽郭切
xua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剛講降角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