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博斯特爾

霍恩博斯特爾,1877年2月25日生於維也納,1935年11月29日卒於劍橋。童年開始學音樂,17歲時已經成為有造詣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恩博斯特爾
  • 出生地維也納
  • 出生日期:1877年2月25日
  • 逝世日期:1935年11月29日
基本資料,職業生涯,貢獻,

基本資料

姓名:霍恩博斯特爾
籍貫:奧地利
職業:音樂學家、作曲家、鋼琴家
生卒:生於1877年2月25日,卒死於1935年11月29日

職業生涯

1895~1899年在海德爾堡維也納大學進修自然科學哲學,1900年在維也納獲化學博士學位,後移居柏林,受C.施通普夫的影響,專攻實驗心理學和音樂學,尤其是音響心理學。他是施通普夫在心理研究所的助手,1906~1933年任柏林音響檔案館館長。1917年兼任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納粹執政後因母親是猶太人被免職,後逃往瑞士,不久移居紐約,在社會研究新學院任講師,因健康原因於1934年遷至倫敦。臨終前幾個月還在劍橋大學心理學實驗室進行蒐集“原始”錄音工作。

貢獻

霍恩博斯特爾是比較音樂學創始人之一。他與施通普夫、O.亞伯拉罕共同規定了比較音樂學的基本任務,並套用音響學心理學生理學等科學方法來進行比較。他特別注意音體系的演變過程,強調必須研究全世界各民族的音樂,尤其是調式體系、旋律、節奏及樂器,才可掌握其基本規律以及相互影響交流的關係。為此,他錄有大量亞非拉音樂資料,系統地進行研究。單獨或與亞伯拉罕合作,發表100多篇學術著作和評論(其中有對日本印度阿拉伯土耳其非洲等各國音樂的研究)。他對於音樂感知的心理學問題、各國民間樂器的分類法、各種民族音樂中的多聲部特點等等,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他未能將自己的調查研究成果寫成綜合的著作,僅分散在大量論述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