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編導(200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電視節目編導(200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電視節目編導》:新聞傳播專業系列教材。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飛速發展的一百年。這一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繼報紙、期刊、廣播、通訊社之後,電影、電視乃至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相繼問世,新聞傳播的媒介日趨多元化,新聞傳播的手段日趨現代化,“地球村”變得越來越小,而新聞傳播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則變得越來越大。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也漸漸跟上了世界的步伐,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目前,全國開設新聞、傳播、公關、廣告類的院系達到470餘家,在校生超過10萬人,每年畢業生起過2.5萬人。這個數字在全球是排在前列的。

基本介紹

  • 書名:電視節目編導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鄒建 洪代星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63417, 9787561763414
  • 外文名:Television Program Directing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電視節目編導》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導論 電視本性及電視節目
一、電視是廣播的延伸
二、電視體制及我國電視體制改革
三、電視發展的幾大趨勢
四、電視與電視節目

第一篇 電視節日與編導
第一章 電視節目概論
第一節 電視節目的發展
第二節 電視節目的概念與其構成元素
第三節 電視節目的分類
第四節 電視製作技術的發展歷史

第二章 電視節目編導
第一節 電視節目編導“畫像”
第二節 電視節目編導的綜合素質
第三節 電視節目編導的專業素質

第二篇 電視節日製作技術
第三章 電視節目製作技術概述
第一節 電視製作方式及流程
第二節 電視製作系統設備

第四章 電視直播
第一節 電視直播的分類、優勢與技術要求
第二節 現場直播的過程
第三節 電視直播中的導播

第五章 電視錄播
第一節 電視錄播的發展與分類
第二節 錄播節目製作過程

第三篇 電視編導業務
第六章 電視新聞節目編導
第一節 電視新聞節目的界定及其特點
第二節 電視新聞節目的分類
第三節 電視新聞節目編導與製作

第七章 電視文藝節目編導
第一節 電視文藝節目的發展與特徵
第二節 電視文藝節目的策劃與編導

第八章 電視談話節目編導
第一節 電視談話節目的特徵
第二節 電視談話節目的分類與編導

第九章 電視紀錄片編導
第一節 電視紀錄片的特徵
第二節 電視紀錄片的策劃與編導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文摘

另外,Arbiton公司開發四種定性量表,來統計公眾對電視節目的編排、創新性、多樣性等方面的評價。TAA公司用兩個指標來評價節目的號召力:節目欣賞(觀眾對一個節目總的享受或喜歡程度)和節目影響(觀眾體驗到的投入或刺激的程度)。
中國對電視節目質量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89年,香港廣播電視台才引進欣賞指數進行電視節目質量調查。1991年到1997年,調查每年1次或2次,調查範圍也相對較小,僅僅限於黃金時段播出的節目。1998年,調查出現了一些變化,由“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主持,負責獨立擬定問卷內容、調查方法和節目範圍;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執行調查,並負責分析解釋結果和撰寫報告,最後向社會公眾發布調查數據。調查範圍擴大到香港本地製作的所有經常性節目,評分方式也改成百分制,請觀眾用0100的分數對節目直接評分。
1998年,中央電視台首次在中國大陸開展電視節目質量調查,並引入觀眾滿意度的概念。隨後一些省級電視台也開始開展觀眾滿意度調查,如吉林電視台、安徽電視台、山東電視台、湖北電視台等。這些調查都是由央視調查諮詢中心設計並執行的。中央電視台的調查在30個城市和部分農村進行,各省級電視台的調查主要在省會城市開展,每個季度呈現一次報告。調查內容分頻道和欄目兩大部分,從1999到2002年調查所涉及的指標一直在不斷地改進。央視進行的電視節目質量調查和國際上有較大的不同。首先,使用的指標不同。英國使用欣賞指數,而央視使用觀眾滿意度。其次,央視的調查還有許多附屬指標。再次,央視的調查增加了頻道概念,2001年關於頻道質量的調查發展成為頻道競爭力研究。這種變化被認為是考慮了中國的國情,適合中國電視業目前的現狀。正是因為這種變化,我國對電視節目質量的評價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而且缺乏對觀眾滿意度進行深人的探討和分析。
除了英國、美國和中國外,其他國家也加入了測量電視節目質量的行列。如加拿大CBC的享受指數,紐西蘭的F積分和Q積分,荷蘭的欣賞指數,法國的興趣指數等。但通過國外的這些調查來看,他們對節目的評價主要圍繞“觀眾”展開,並通過統計學與社會學的方法,對電視節目進行評價。這一節目評價體系科學、客觀,也比較能代表節目受歡迎的程度,但這種評價體系卻往往忽略了電視節目的內容評價,完全以“觀眾”的評價代替對整個節目的評價,有時也會出現評價上的偏差。一些優秀的人文節目由於沒有娛樂性,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往往得分十分落後,而那些純粹的庸俗娛樂節目卻常常高居榜首。

後記

伴隨數位技術的進步、社會形態的轉變,影視藝術的日新月異,一些新的製作技法和觀念在影視製作實踐中逐漸形成。隨著新興技術的逐漸成熟、社會形態的進一步發展,技法與觀念將發生更深刻的變化。
近年來DV的出現,使影視製作呈現出平民化的大趨勢。那些不那么“專業”的節目雖然不很精緻,卻在很短時間內形成了超乎想像的影響力。它們在技術上可能還顯得較為稚嫩,在藝術表現上也略顯不足,它們或許很少能在電視欄目上播出,或許無法走向市場,但有著無限的擴張欲望,強烈地吸引著影視愛好者群體。這不僅是製作方式的革命,更是製作觀念上的變遷。
電視節目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是展現,還是表達?是娛樂,還是宣傳?帶著這些問題,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試圖從電視節目的歷史出發,理順其歷程,希冀以發展的目光看待當下的電視節目製作;另一方面,從電影與電視的區別人手,分析電影與電視節目所具有的不同屬性,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比較找到電視節目製作應該抱有的態度和所處的位置。
從編著者商討提綱開始,到在電腦上敲下最後一個字元,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們的腦際縈繞。寫作的過程,既是向前輩們學習的過程,也是逐步理清自己理念的過程。經過一番思想的長途跋涉,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曙光,但卻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比如數位技術對電視節目傳播方式的改變、對電視節目的製作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等等。這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討,也依賴更多的師長、同行指點迷津。
本書由三位同志合作完成,具體分工如下:鄒建負責總體結構和提綱的確定,以及撰寫導論,第一、二、三章;洪代星撰寫第四、五、六、七、八章,以及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賈志珍撰寫第九章以及全書的最後修改。

序言

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飛速發展的一百年。這一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繼報紙、期刊、廣播、通訊社之後,電影、電視乃至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相繼問世,新聞傳播的媒介日趨多元化,新聞傳播的手段日趨現代化,“地球村”變得越來越小,而新聞傳播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則變得越來越大。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也漸漸跟上了世界的步伐,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目前,全國開設新聞、傳播、公關、廣告類的院系達到470餘家,在校生超過10萬人,每年畢業生超過2.5萬人。這個數字在全球是排在前列的。
與蓬勃的高校專業開設相對應的是,雖然眾多研究新聞傳播學的學術著作相繼問世,但是過於艱深的理論與學生的實踐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建設新聞傳播類系列教材成為我國發展新聞傳播學事業的關鍵。近些年來,一些出版社適應形勢的需要和發展,先後出版了一系列新聞與傳播方面的教材。但是,理論與實踐總是在探索中不斷磨合的。新聞傳播學是實踐性、套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乃至教學案例都需要不斷地更新。

編輯推薦

《電視節目編導》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電視節目編導概述
第二章 影視藝術
第一節 蒙太奇帶來的革命
第二節 敘事與畫面
第三節 時空表現
第三章 選題策劃
第一節 電視策劃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第二節 電視欄目定位
第三節 題材策劃來源
第四節 題材處理
第五節 電視策劃寫作
第四章 電視文本寫作
第一節 電視分鏡頭稿本的寫作
第二節 解說詞的寫作
第五章 場面調度
第一節 場面調度概述
第二節 場面調度的特點與方法
第三節 場面調度的構成
第四節 場記
第六章 後期製作設計
第一節 鏡頭畫面
第二節 聲音
第三節 細節
第四節 節奏
第五節 色調
第七章 新聞、綜藝節目編導設計
第一節 電視新聞節目編導設計
第二節 電視綜藝節目編導設計
第八章 紀實類、訪談類節目編導設計
第一節 紀實類節目編導設計
第二節 訪談類節目編導設計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