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陳文波繪畫作品)

電梯(陳文波繪畫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幅作品名為:《電梯》是藝術家陳文波的油畫作品。藝術家所畫的題材的範圍其實非常明確,從早期的被物化的人物形象,到轉型時期的人工風景,再到現在的帶有象徵色彩的日常生活物品,他的選擇嚴格地集中在人工製成品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梯
  • 作者陳文波
  • 創作年代:2008
  • 分類:油畫
  • 尺寸:150×200
  • 現收藏地華人當代美術館
  • 藝術風格:當代藝術
  • 材質:布面油畫
藝術賞析,創作背景,藝術家簡介,

藝術賞析

藝術家所使用的畫法的象徵能力:仿照相術的平塗技法,突出了物品的外觀的質感,把注意力引向人工製品光滑無暇的表殼。並且賦予了物品奪目的暈光,把批量生產的製成品送上了拜物教的神壇。通過這樣的繪畫技法和繪畫題材,陳文波把自己表述為一個禮讚工業化和都市生活的人,冷酷地脫離了鄉愁的低級趣味的人,熱衷於成為後人類的人----值得提出的是,這種表述不一定可信,而很可能正好是它表面上所說的反面。

創作背景

為什麼都市夜景的聲色犬馬此時看來這般冷淡陰沉?陳文波想要向觀眾提供破案線索:“視點移動著,記憶著恍惚的生活現實,留下的就像一個城市臥底的生活檔案,也像跟蹤者的報告,像是暴露,像是揭發。”觀看在這裡真的只是一種無機的運轉嗎?如果視覺放棄了對於人、物關係的建構,那么藝術家對於繪畫二維平面空間的掙脫又將落腳於何處?被肢解的畫布對於形象而言,就像是被毀壞的部分對於主體的逃離,如同現在對過去的背棄。陳文波意指了物,而又跨過它們。這也許正是它們只有表象的深層原因。正是視覺的散漫狀態使我們擺脫被其主導的窘境,以適應另一種無序的觀看關係。本雅明說,心神渙散者也能養成習慣,他指出了一種漫不經心的、隱蔽的控制性力量。陳文波繪畫中的視覺指引在變異與縫隙中重新定位主體的位置,也在試圖控制繪畫話語的失落。畫家面對畫布施展各種手段,這些艷麗、冷靜的多面體,它們是散置的、混亂的、反形式的,在一種失衡的視覺感知中形成新的辯證關係,也可能會落入另一種形式化的視覺陷阱。

藝術家簡介

陳文波,出生於重慶,1986年至1990年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1999年至今以自由藝術家的身份居住於北京,作品多次被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