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

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

《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是200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之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
  • 作者殷之文
  • ISBN:9787030106810
  • 頁數:834
  • 定價:¥58.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從事電介質物理、材料和器件的科研、教學、研製、套用、測試等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
《電介質物理學》可供從事電介質物理、材料和器件的科研、教學、研製、套用、測試等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內容簡介

《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第二版是在*一版(《電介質物理學》,方俊鑫、殷之文主編,1989年)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修改、補充和完善而完成的。第二版是19位該領域的院士或專家的集體創作,它既保留了*一版的成功之處和特色,又增添了許多新成果、新觀點、新套用等新內容,使其內容既全面、系統,又重點突出,是一部難得的更具中國特色的專著。《電介質物理學(第二版)》12章,主要介紹電介質的極化回響、電荷轉移、唯象理論、晶格振動和聲子統計、鐵電原理、鐵電體的*一原理研究、晶體缺陷、電介質能譜、電介質的實驗研究、電介質材料的新套用和鐵電薄膜等。每章末尾還附有參考文獻。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方俊鑫 王評初 (1)
1.1 介質的電極化 (1)
1.2 固態電介質 (7)
1.3 近年來電介質物理學的部分進展 (13)
1.4 電介質物理學的展望 (22)
參考文獻 (25)
第二章 介質的電極化回響 陸夏蓮 李景德 (28)
2.1 基本概念 (28)
2.1.1 電勢移和電極化 (28)
2.1.2 巨觀物質中的電磁運動 (30)
2.1.3 介質在交變電場中的損耗 (34)
2.2 電介質的微觀極化機構 (37)
2.2.1 電子云分布的畸變 (37)
2.2.2 離子的位移 (41)
2.2.3 固有電偶極矩的取向 (44)
2.2.4 空間電荷 (47)
2.3 有效場 (49)
2.3.1 彌散態物質 (49)
2.3.2 Lorentz修正場 (52)
2.3.3 昂薩格修正場 (54)
2.4 介電弛豫 (57)
2.4.1 弛豫過程的物理意義 (57)
2.4.2 德拜弛豫方程 (60)
2.4.3 雙勢隣弛豫模型 (63)
2.5 諧振吸收和色散 (65)
2.5.1 復折射率 (65)
2.5.2 線性振子的強迫振動 (68)
2.5.3 離子晶體中的極化波 (70)
2.5.4 介電色散關係 (74)
2.6 各向異性電介質 (75)
2.6.1 張量的概念 (75)
2.6.2 方向對稱性和點群 (79)
2.6.3 晶體中方向的描述和坐標系 (82)
2.7 電極化的非線性效應 (85)
2.7.1 非線性介電張量 (85)
2.7.2 折射率橢球 (87)
2.7.3 電光效應 (90)
2.8 其他的電極化回響 (93)
2.8.1 金屬中的色散 (93)
2.8.2 倫琴射線的色散 (94)
參考文獻 (95)
第三章 電介質中的電荷轉移 雷清泉 范勇 (96)
3.1 電傳導和電荷轉移 (96)
3.2 晶體的能帶結構 (99)
3.2.1 Bloch定理 (99)
3.2.2 能帶的概念 (104)
3.3 非晶體的能帶結構 (107)
3.3.1 無序效應及定域態 (107)
3.3.2 典型的能帶模型 (109)
3.3.3 定域態的能量分布函式 (111)
3.4 弱電場中的電流 (112)
3.4.1 直流離子體電導 (112)
3.4.2 直流電子體電導 (117)
3.4.3交流電導 (130)
3.4.4 導電逾滲模型 (130)
3.4.5 載流子的彌散輸運——Scher-Montroll理論 (138)
3.4.6 表面電導 (141)
3.5 強電場中的電流 (142)
3.5.1 電極效應 (142)
3.5.2 體效應 (148)
3.6 電介質中的空間電荷 (153)
3.6.1 空間電荷來源及類型 (153)
3.6.2 空間電荷的表征技術 (154)
3.6.3 受陷電荷的釋放機理 (159)
3.6.4 空間電荷效應 (165)
3.7 絕緣介質的電擊穿 (172)
3.7.1 氣體放電 (172)
3.7.2 液體介質擊穿 (175)
3.7.3 固體介質擊穿 (176)
參考文獻 (193)
第四章 電介質的唯象理論 陸夏蓮 周志剛 李景德 (195)
4.1 熱力學方法基本概念 (195)
4.1.1 巨觀均勻體系 (195)
4.1.2 熱力學量 (197)
4.2 固態電介質的熱力學描述方法 (199)
4.2.1 均勻形變 (199)
4.2.2 應變和應力 (202)
4.2.3 外界對電介質作功的形式 (204)
4.2.4 平衡態固相電介質 (205)
4.3 極性固態相變 (208)
4.3.1 自發極化和電疇 (208)
4.3.2 二級鐵電相變 (212)
4.3.3 一級鐵電相變 (218)
4.3.4 誘導鐵電相變 (222)
4.3.5 極性相變的熱力學理論 (224)
4.4 電介質的線性效應 (225)
4.4.1 物性參數的定義 (225)
4.4.2 線性物性參數 (230)
4.4.3 物性常數和模量 (233)
4.4.4 各向異性的張量描述方法 (233)
4.5 熱釋電性 (237)
4.5.1 熱釋電體 (237)
4.5.2 熱釋電係數 (242)
4.6 壓電性 (246)
4.6.1 壓電體 (246)
4.6.2 壓電振子 (247)
4.6.3 壓電諧振等效電路 (253)
4.6.4 導納圓圖 (258)
4.7 電致伸縮效應 (262)
4.7.1 外電場作用於介質的力 (262)
4.7.2 電致伸縮係數 (264)
參考文獻 (267)
第五章 晶格振動和聲子統計 陸夏蓮 李景德 (269)
5.1 晶體中的熱運動 (269)
5.1.1 巨觀物質中的熱運動 (269)
5.1.2 束縛原子體系的振動 (270)
5.1.3 簡諧振動模 (272)
5.1.4 振動能量的量子化 (274)
5.1.5 二次量子化和聲子 (276)
5.2 晶格動力學 (278)
5.2.1 晶體的理想化近似 (278)
5.2.2 布里淵區 (283)
5.2.3 聲學支和光學支振動模 (285)
5.2.4 三維理想晶體 (288)
5.3 極性相變和軟模 (291)
5.3.1 鐵電軟模 (291)
5.3.2 非簡諧作用 (293)
5.3.3 相變和序參數 (297)
5.4 熱平均值 (299)
5.4.1 系綜平均值 (299)
5.4.2 量子統計 (301)
5.4.3 聲子的統計方法 (303)
5.4.4 熱力學函式的統計公式 (305)
參考文獻 (306)
第六章 鐵電原理 周志剛 李從周 (307)
6.1 鐵電體的結構 (307)
6.1.1 鐵電體 (307)
6.1.2 鐵電體的分類 (309)
6.1.3 鐵電晶體 (313)
6.1.4 鐵電液晶 (325)
6.1.5 鐵電聚合物 (334)
6.2 鐵電體的對稱性 (337)
6.2.1 對稱性和對稱群 (337)
6.2.2 對稱群和晶體群 (340)
6.2.3 居里群 (358)
6.3 對稱性和物理性能關係 (364)
6.3.1 居里原理與諾埃曼原理 (364)
6.3.2 鐵電群和反鐵電群 (367)
6.3.3 鐵彈群和鐵電-鐵磁群 (372)
6.4 疇結構與缺陷 (378)
6.4.1 疇結構 (378)
6.4.2 疇壁的運動 (390)
6.4.3 疇結構與缺陷 (394)
6.4.4 疇結構研究進展 (400)
6.5 結構相變和軟模 (405)
6.5.1 晶格穩定條件與軟模概念 (405)
6.5.2 簡諧模型 (406)
6.5.3 非諧相互作用 (408)
6.5.4 主序參量和次級序參量 (410)
6.6 Landau唯象理論和漲落 (413)
6.6.1 單元序參量 (413)
6.6.2 序參量與應變的耦合 (415)
6.6.3 短程力體系中的漲落 (417)
6.6.4 單軸鐵電體 (418)
6.6.5 聲學模和鐵電漲落的相互作用 (420)
6.6.6 多元序參量 (424)
6.6.7 非本徵鐵電體 (426)
6.6.8 漲落和短程相互作用 (427)
6.6.9 漲落和長程相互作用 (428)
6.7 氫鍵鐵電體的六角頂點模型 (428)
6.7.1 冰規則 (428)
6.7.2 二維KDP鐵電模型 (429)
6.8 結構相變與有序-無序 (431)
6.8.1 Slater-Takagi模型 (431)
6.8.2 同位素效應 (435)
6.9 贗自旋模型Hamiltonian (435)
6.10 位移型與有序-無序型統一模型 (438)
參考文獻 (440)
第七章 鐵電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鐘維烈 王淵旭 (451)
7.1 基本概念 (451)
7.2 基態結構 (454)
7.3 自發極化 (466)
7.4 鐵電相變 (473)
7.5 壓電性 (483)
參考文獻 (493)
第八章 晶體中的缺陷 李齊 (496)
8.1 點缺陷 (496)
8.1.1 熱平衡態的點缺陷,空位與填隙原子 (496)
8.1.2 非平衡點缺陷的產生 (498)
8.1.3 點缺陷的運動和原子輸運過程 (501)
8.1.4 離子晶體中的點缺陷與色心 (503)
8.1.5 雜質原子 (506)
8.2 位錯 (507)
8.2.1 位錯及其運動的幾何特徵 (507)
8.2.2 位錯的彈性性質 (511)
8.2.3 位錯核心結構 (515)
8.2.4 位錯的產生和增殖 (518)
8.2.5 位錯與其他缺陷間的互動作用 (521)
8.3 晶體的表面 (526)
8.3.1 晶體外形與表面微觀形貌 (526)
8.3.2 表面弛豫與重構 (529)
8.3.3 技術材料的表面 (531)
8.4 面缺陷 (533)
8.4.1 平移界面 (533)
8.4.2 孿晶界面 (539)
8.4.3 晶界 (543)
8.4.4 相界 (547)
參考文獻 (549)
第九章 電介質能譜 倪爾瑚 李從周 (551)
9.1 引論 (551)
9.2 介電譜 (556)
9.2.1 引言 (556)
9.2.2 弛豫型介電譜 (558)
9.2.3 交變電場的情況;Kramors-Kronig關係式 (564)
9.2.4 介電譜的測量導論 (566)
9.3 紅外吸收譜 (569)
9.4 光散射 (574)
9.4.l 引言 (574)
9.4.2 Raman散射和布里淵散射 (575)
9.4.3 聲子-光子耦合態 (577)
9.5 超聲譜 (581)
參考文獻 (586)
第十章 電介質的實驗研究 許煜裹 (588)
10.1 復介電常數和介電譜的研究 (588)
10.1.1 復介電常數的測量 (589)
10.1.2 介電譜 (591)
10.1.3 介電常數對溫度的函式關係(溫度譜) (598)
10.1.4 熱激勵去極化電流的測量(TSDC譜) (601)
10.2 電介質的鐵電性與熱釋電性的實驗研究 (603)
10.2.1 電滯回線的觀測 (604)
10.2.2 鐵電體居里溫度的測定 (606)
10.2.3 熱釋電係數的測量 (609)
10.3 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的實驗研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