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鑄寰

雷鑄寰

雷鑄寰(1884~1941),字孟強,東安花橋人,曾經擔任湖南大學校長(1926.8-1927.6)。幼讀私塾,及長,先後肄業於長沙時務、求實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畢業於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理科。他在學生時代就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萍、瀏、醴起義。辛亥革命後,雷鑄寰在湖南都督府任職,旋任東安縣保全會會長,後歷任東安縣行政事務所所長、嘉禾縣長。民國初期,他追隨譚延闓劉人熙匡贊湘政,不遺餘力。民國5年(1916)湯薌銘擁兵禍湘,他與林支宇、曾繼梧等共謀驅逐之計,擁護劉人熙出任湖南都督,反對袁世凱稱帝。民國6年,張勛復辟,他與劉建藩等在湖南聲討,並組織聯軍,反對復辟。民國7年,譚延闓第二次督湘,委他為“定字營”司令官,宣撫湘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鑄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主要成就:湖南大學校長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逝世,

人物簡介

雷鑄寰,字孟強,1884年(夏曆甲申三月初四日)出生於湖南省東安縣花橋鄉。幼時就讀私塾,及長負笈長沙,先後肄業時務、求實諸校,1909年於湖南高等學堂理科畢業。雷先生在求學期間目睹清廷誤國、政治腐敗、內憂外患交迫,深感憂慮。大學畢業後,即由湖南省寧鄉縣周震麟老前輩介紹加入同盟會,並參加了瀏醴之役。

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後,雷鑄寰在湖南都督府任職,旋任東安縣保全會會長,後歷任東安縣行政事務所所長、嘉禾縣長。民國初期,他追隨譚延閭、劉人熙匡贊湘政,不遺餘力。民國5年(1916)湯薌銘擁兵禍湘,他與林支宇、曾繼梧等共謀驅逐之計,擁護劉人熙出任湖南都督,反對袁世凱稱帝。民國6年,張勛復辟,他與劉建藩等在湖南聲討,並組織聯軍,反對復辟。民國7年,譚延閭第二次督湘,委他為“定字營”司令官,宣撫湘南。民國8年,張敬堯、吳佩孚等挾重兵深入湘境,他隨譚延閩退守郴永,與孫中山誓師護法相呼應。是年,他還受命赴上海,為南北議和代表。民國10年,趙恆惕主湘,委他主管湖南教育。民國11年,湖南推行憲政,他被選為省議會副議長,三年後被選為議長。民國1 5年7月,時唐生智主湘,他代表唐赴廣州與革命政府聯繫,為唐加入國民革命、出師北伐起了積極作用。北伐軍入湘後,他歷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第二屆執行委員、主任委員等職,並曾與李榮植等國民黨左派一起,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與中共湖南區委合作,站在工農運動一邊,跟“左社”等國民黨右派組織進行鬥爭;還同中共湖南區委一起,制定了國共合作下湖南省政府的第一個施政綱領——《湖南省行政大綱》,為大革命高潮時期湖南國共合作做了有益的工作。在此期間,他由於傾向革命,結識了蘇聯顧問鮑羅廷,得以保送湖大學生甘泗淇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馬日事變”後,國民黨舉行清黨運動,他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改組委員會常務委員。民國17至18年,他主持湖南汽車路局,對發展湘粵、湘桂交通作過貢獻。民國22年,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黨政委員會委員兼黨務處主任。民國25至26年,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教育專門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九戰區黨政委員會分會委員。
馬日事變”後,主持湘南汽車路局,為發展湘粵、湘桂交通作出了貢獻。 雷鑄寰一生熱心辦學,致力教育工作。早在辛亥革命前,萍、瀏、醴起義後,他與先進青年雷發聾共同將家鄉的花山庵子改辦為花山學堂,開東安辦新學之先河。民國2年5月,他與賓步程等創辦濂溪中學(後改為湖南第十三聯合中學),並擔任校長。民國10年,他與高等實業學堂校友任凱南等創辦大麓中學,並任校長。民國14年,他擔任船山中學校長。他在省政務廳主管教育期間,將當時湖南的工、商、法政三所專科學校合併為湖南大學,並於民國15年,出任湖南大學首任校長,後又兼任船山中學校長。抗戰前夕,他把船山中學改辦為船山高級農業中等專 業學校。抗日戰爭開始後,他於民國27年春和民國28年秋先後將濂溪中學國中部、船山農校分別遷至東安伍家橋和花橋,堅持繼續辦學。民國130年,他會同鄉紳,將家鄉的“娘娘廟”改為雲霞女校。

人物逝世


雷鑄寰對王船山十分崇拜,勤奮治學,刻苦整理船山遺書,俾得陸續校正出版。民國30年春,雷鑄寰在故鄉病逝,時年5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