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酸根

雷酸根

雷酸根即ONC--,是雷酸HONC電離後的產物。通常情況下以 -O-N=C=C=N-O- 方式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酸根
  • 外文名:fulminate radical
  • 雷酸根:ONC--
  • 存在:通N=C=C=N-O- 方式存在
概述,雷酸結構,酸性元數,歷史地位,

概述

雷酸根即ONC--,是雷酸HONC電離後的產物。通常情況下以 -O-N=C=C=N-O- 方式存在。

雷酸結構

雷酸分子式是HONC,一般為吸濕晶體或油狀液體。和氰酸(HCNO)、異氰酸(HNCO)是同分異構體。
雷酸大多數時候為雙分子結構。屬於酸性肟烯類物質。因為其雙分子結構HONC=CNOH由碳碳雙鍵連線,故有類似乙烯的加成反應性質,能使溴水退色,並生成二溴乙肟(HO-N=CBr-CBr=N-OH)。在雷酸中N為正三價,有類似亞硝酸的氧化性。氧化性的正三價氮元素和還原性的碳碳雙鍵同時存在,因此很不穩定,容易爆炸。

酸性元數

雷酸酸性比醋酸強,比磷酸弱。稍微比亞硝酸強一點。其正鹽一般溶解度在100克水中0.8g~3.25g左右。一氫鹽易溶於水,水解一般呈酸性。雷酸屬於二元酸,而非一元酸。其原因是雷酸通常以H-O-N=C=C=N-O-H的形式存在。
維勒測定了氰酸的化學成分,指出它是由碳、氮、氫、氧4種元素組成的。22歲的維勒發表了平生第二篇論文,公布了他所定的氰酸的化學成分。緊接著,維勒又製得了氰酸銀和氰酸鉀,測定了它們的化學成分。
就在維勒發表第三篇論文時,格麥林教授提醒他:“請你注意一下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剛發表的論文!”那時候的李比希,才20歲。維勒趕緊查閱了李比希的論文。奇怪,李比希測定了一種“雷酸”的化學成分,竟跟氰酸差不多!氰酸跟雷酸,化學性質截然不同,氰酸很安定,雷酸很易爆炸。不同的化合物,怎么會具有相同的成分?
不久,維勒來到斯德哥爾摩,來到柏濟力阿斯身邊。維勒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時,李比希也看到了維勒關於氰酸的論文。他同樣感到疑惑不解。
於是,李比希拿來氰酸銀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含有氧化銀71%,並不象維勒所說的是77.23%。李比希發表論文,認為維勒搞錯了。維勒又重做實驗,發現李比希搞錯了,因為李比希所用的氰酸銀不純淨。維勒進一步測定,認為氰酸銀所含氧化銀應為77.5%。就這樣,維勒和李比希展開了熱烈的爭論。
1826年,李比希發表論文,說他提純了氰酸銀之後,所得結論與維勒一樣,同時也與他所測得的雷酸銀的化學成分一樣。對此,他們無法解釋:兩種顯然不同的化合物,怎么會有相同的成分呢?他們談起了氰酸、雷酸,雷酸銀、氰酸銀。經過詳盡的討論,認為雙方都沒有錯。
1830年,柏濟力阿斯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化學概念,叫做“同分異性”。意思是說,同樣的化學成分,可以組成性質不同的化合物。他認為,氰酸與雷酸,便屬於“同分異性”,它們的化學成分一樣,卻是性質不同的化合物。在此之前,化學界一向認為,一種化合物具有一種成分,絕沒有兩種不同化合物具有同一化學成分。

歷史地位

雷酸銀和異氰酸銀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同分異構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