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輻射源識別

雷達輻射源識別是將雷達偵察所獲得的雷達信號的特徵參數與已知雷達的技術性能進行比較,從而實時地辨認出發射此信號的雷達的類型,並確定這種雷達的用途、載體、威脅等級和識別可信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達輻射源識別
  • 外文名:Radar emitter recognition
  • 屬性:雷達對抗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
  • 對象:雷達輻射源
輻射源識別,輻射源識別用的資料庫,工作原理識別處理,識別可信度主要依據,軟體處理和硬體處理,

輻射源識別

是雷達對抗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早期採用各種電路,根據個別參數是否相同來完成識別。現代多採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複雜的識別處理。輻射源識別系統主要由雷達資料庫(或雷達檔案)和識別處理機兩部分組成。識別處理機的輸入為偵測的雷達信號的特徵參數,在識別處理過程中須調用雷達資料庫中表征已知雷達技術性能的數據,以便與輸入的特徵參數進行比較,最後給出識別結果。識別結果通常經雷達對抗系統的主電子計算機送往顯示設備和列印、記錄設備。
雷達資料庫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存儲的、表征已知雷達技術性能的數據和戰術性能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存儲在電子計算機中,占用記憶體儲器的一部分,供識別處理調用。
雷達資料庫的建立,除一定的硬體外,主要是已知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的數據和一套資料庫的管理軟體。已知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的數據是資料庫的實質內容。平時通過多種手段獲得的情報和大量雷達偵察的數據,經過綜合分析和統計處理後存入庫內,並根據對方的部署和配備的變化及其電子裝備的改進,不斷核實、補充和修改,這是情報和電子偵察工作長期累積的成果。管理軟體多採用模組化結構,可分為數據結構管理、數據裝入、數據調用、數據檢查修改等軟體模組。資料庫的建立就是通過管理軟體,將表征已知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的數據逐個地按規定的結構存儲在庫中。

輻射源識別用的資料庫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已知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的數據存儲在各種可程式序的唯讀存儲器中,供識別處理時調用。對庫中所存的數據,可進行檢查、補充、修改。這種庫多用於較大型的雷達對抗系統,其優點是停電後庫存數據不會消失。因而每次開機不需要裝入數據。另一類是在雷達對抗系統開始工作時,先從一個脫機的存儲設備中將已知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的數據調入,存於識別處理計算機的記憶體儲器中,僅供識別處理時調用,這種庫多用於小型雷達對抗系統。例如,機載雷達對抗系統,常在飛機起飛前,根據這次飛行任務調入所需雷達的數據。其優點是斷開電源後,庫存數據便自動消失,有利於保密。
雷達資料庫中存儲的戰術技術性能項目的多少,視雷達對抗系統的用途而定。對於雷達告警設備,通常只存儲雷達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如射頻(或頻段)、脈衝重複頻率、脈衝寬度、雷達類型(或威脅級)等,經識別處理後,只給出雷達類型和威脅等級。而對大型雷達對抗系統,則存儲雷達的全部戰術技術性能,識別處理後,給出雷達類型、運載平台、威脅等級等戰術性能,以及識別可信度和最佳干擾樣式等。庫存的戰術技術性能項目的多少,隨著新體制雷達的出現和雷達偵察設備的發展而增加,從而提高識別的質量。
雷達資料庫的規模,依所配套的雷達對抗系統的用途而定。例如,小型雷達對抗系統只存幾十種雷達的數據,而大型雷達對抗系統可存幾千種雷達的數據。

工作原理識別處理

是將偵測所得的雷達信號的各特徵參數與資料庫中各雷達技術性能的相應數據進行比較,當與庫中某一(或某些)雷達技術性能的數據一致時,就認為發射被偵測信號的雷達屬於這種(或這些)雷達,並按庫內這種(或這些)雷達的戰術技術性能得知雷達類型和威脅等級,從而得出識別結果。
在實際中有一些因素會影響識別。這些因素是:①雷達技術特性各參數的數值在一定範圍內的變化;②雷達對抗系統在偵收測定各參數的數值時,存在一定的誤差;③在不少的雷達技術性能中,有些數據相同或很相近。這就是說,識別結果有可能是幾種雷達,而不能肯定僅是某一種雷達。為此,就需要在識別處理的過程中解決對每種雷達識別的可信度問題,以便在給出每種識別結果的同時,給出每種識別的可信度。這是有實際意義的,因為通常把可信度最高的作為主識別,但主識別雷達的威脅級並不一定比可信度低的雷達的威脅級高。在雷達對抗中,為了防止漏掉最危險的“目標”,必須對每個識別的可信度和威脅級進行綜合考慮。因為這涉及到電子干擾對象的確定和電子干擾資源的分配,所以只有同時給出每個識別的可信度和威脅級,才能保證不貽誤戰機。

識別可信度主要依據

識別可信度只能在識別的過程中通過計算產生。通常主要是依據兩方面的因素:①被偵測的某一部雷達信號的N個特徵參數,在與資料庫中一部雷達技術性能的數據比較中,有多少項目一致;②在N個特徵參數中,一部分具有數值的特徵參數與庫中相應數據值的偏差大小。在比較中,相一致的項數越多,偏差值越小,其可信度越高。實際上,各特徵參數項在識別時所起的作用並不是相等的,常依據識別結果的統計情況,採用對各參數項和不同偏差值給以不同加權的方法計算識別可信度。

軟體處理和硬體處理

採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識別處理時,有軟體處理和硬體處理之分。用軟體處理法進行識別時,使識別軟體運行,幾百幾千次地查找調用資料庫中雷達技術性能的數據,逐個參數項地進行比較,分析兩相應參數的偏差值與庫中容差值的關係,計算識別可信度,進行判定和編輯識別結果等。軟體處理法的優點是可進行詳細的識別處理,設備簡單;缺點是識別時間長,識別一次所需的時間可長達1~2秒。硬體處理法的識別時間較短,例如,在識別處理的計算機中設定若干個通道,一旦偵測到雷達信號,通道工作並進行比較,僅各參數比較一致的一個通道給出識別結果;如無一致的,則作為不能識別處理。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速度快,能瞬時給出結果,識別時間小於百毫秒;其缺點是只能給出簡單的識別結果,而且可識別的雷達數較少。
對自動化的雷達對抗系統來說,在偵測到信號後,經快速識別、告警,自動確定干擾對象,立即送出干擾的射頻、方位和最佳干擾樣式等引導數據,自動跟蹤目標和瞄準頻率,才能縮短系統反應時間。一般來說,只有自動化的雷達對抗系統才能對付飛彈的末制導雷達或低空飛行的機載雷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