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納托·古圖索

雷納托·古圖索

雷納托·古圖索(Renato Guttuso)是義大利畫家。他1911出生於巴勒莫,20歲來到羅馬,很快成為浪漫主義的羅馬學派的成員,還參加“米蘭潮流運動”和戰後的“新藝術陣線”。古圖索十分關心社會現實並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他早期的畫風是表現主義的,並受到畢卡索的影響;後期的作品是寫實的,這是一種藝術的回歸傳統,但不是原來意義的傳統,而是充滿現代氣息的寫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納托·古圖索
  • 外文名:Renato Guttuso
  • 國籍:義大利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父親像》
時代背景,人物生平,作品特點,政治立場,藝術風格,繪畫風格,繪畫主旨,藝術情趣,新藝術戰線,

時代背景

義大利是一個美術大國,具有悠久的美術傳統。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時期,這塊土地上湧現了無數美術傑作和大批美術名家。到了20世紀,它仍然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卓成就的美術家。被大鑑賞家兼美術史家貝倫森譽為“繼承義大利美術偉大傳統的最後一位畫家”的古圖索,就是其中的一員。古圖索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繪製出許多風格鮮明、雅俗共賞的油畫,很值得我們品味。

人物生平

雷納托·古圖索(Renato Guttuso)1911年12月26日誕生在西西里地區的巴蓋利亞,這是位於該地首府巴勒莫附近的一個小鎮。古圖索的父親從事土地測量工作,以業餘時間畫水彩畫,正是父親的愛好,使古圖索很早就接觸到繪畫,並進入到當地畫家的畫室。古圖索回憶往事時,說過如下的話,“在我六七歲和十來歲時,我的道路就確定了……”
13歲起,古圖索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籤名簽日期,或許他已經把自己當作畫家來看待了。這時,古圖索臨摹了不少19世紀西西里地區的風景畫。這一類經驗,進一步加深了他對西西里地區生活的認識,為他的藝術埋下了種子。1928年,古圖索一邊在巴勒莫讀書,一邊跟未來主義畫家裡佐學畫,這樣的學習自然會促使他了解當代的藝術潮流,同樣有助於他的藝術。1930年,19歲的古圖索進入巴勒莫大學攻讀法律從西方許多著名美術家的經歷推斷,他的這種選擇,很可能受到家庭或社會風氣的影響。幸好,沒多久古圖索就醒悟來了。隨著自己的兩幅畫1931年在全國美術四年展上展出,古圖索意識到應當告別法律,全身心投入繪畫。1932年,古圖索與五名西西里地區的美術家在米蘭一家畫廊舉辦聯展,就這樣,年輕的古圖索一步步深入到繪畫世界中去了。

作品特點

《父親像》(1930年)、《水手的女人》(1932年)、《海難》(1932年)等油畫展示出古圖索已經是一位不錯的畫家了。觀注現實生活,觀注人的命運,這樣的特點在上述作品中體現得頗為明,它也將成為此後古圖索創作的主線。就作畫方式而言,利用有力的筆法和沉著的色調,塑造出雕塑般的實人物,營造出渾厚的畫面氣勢,是古圖索著力的重點,這形成了一種表現性的寫實繪畫。有別於上述油畫,水粉畫《情人》放棄了藉助明暗變化塑造立體形象的方式,以奔放的色彩筆觸塗抹出一對平面性的簡略男女形象,整個畫面乎受到一股內在激情和活力的左右。畫風的不一致,表明年輕的畫家仍在努力探索,尋求自己更滿意的語言。從古圖索後一階段的創作判斷,強調形體與強調色彩的做法有融會的趨勢,但色彩的表現力似乎更受畫家重視。
《海灘上的四個人體》雷納托·古圖索《海灘上的四個人體》雷納托·古圖索
作於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的油畫,如《浪子》(1935年)、《有圍巾和雨傘的自畫像》(1936年)、《嘲弄基督》(1938年)、《鄉間行刑》(1938年)、《畫室里的百姓》(1938年)、《逃離埃特納》(1938—1939年),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古圖索作為一個人和藝術家的基本面目。關注現實,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反抗暴政,反對法西斯勢力,這樣的一些態度貫穿在上述作品中。《嘲弄基督》創造性地沿用了歷史悠久的教美術題材,對當代社會現實進行諷喻。《畫室里的百姓》以平實的手法描繪出令人信服的普通人形象,從中可以感受到畫家的柔情。《鄉間行刑》和《逃離埃特納》更直接有力地表達了古圖索的政治立場前一幅畫以特寫式構圖突出了殘酷的槍殺場面。穿白衣的受難者,那不屈服的英雄形象,不由讓人想起戈雅一百多年前創作的《1808年5月3日的屠殺》中的年輕主角。難怪有論者說“那白襯衫就像黑暗場所的一聲吶喊”。像戈雅一樣,古圖索也是有感而發,1936年,西班牙法西斯分子秘密處死了加西亞·洛爾加,此畫就是為紀念這位西班牙大詩人創作的。後一幅畫與《鄉間行刑》不同,是一幅場面大人多的油畫。創作這幅畫時,古圖索受到畢卡索不久前完成的反法西斯大作《格爾尼卡》的啟示,但在形式語言上,他並沒模仿畢卡索,而是運用了寫實意味濃重的畫法,讓刻畫生動的立體性人物、動物和物品與帶有空間深度感的場景融為一個富於動態和激情的和諧畫面,這表明古圖索在追現代性時並沒放棄傳統因素。

政治立場

面對當代重大事件——西班牙內戰時,古圖索的立場十分鮮明。他站在民主進步的力量一邊,用自己的言行反抗法西斯勢力。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古圖索參加了義大利美術家團體——潮流(Corrente)。該組織成員是一批年輕的義大利美術家,他們的藝術風格也許並一致,但他們的態度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對義大利另一個美術團體——義大利二十世紀(Novecento Italiano)的地方主義傾向。這種態度與他們反法西斯、反納粹的立場密不可分。在當時的義大利,二十世紀已經成為墨索里尼利用的一股力量。同樣,他們支持現代主義美術的態度也與反法西斯、反納粹的立場緊密相連,因為把現代主義美視為墮落美術大加討伐驅逐的正是納粹勢力。
1937年,古圖索移居羅馬。他的畫室成為文人藝術家聚會的一個中心,大作家莫拉維亞等經常出入其中,與他討論各種感興趣的問題。古圖索一直關心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在爭民主求進步的運動,他感受到共產黨的存在和作用,漸漸認同了共產黨的理想。1940年,古圖索式加入義大利共產黨。在此後漫長的歲月里,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古圖索始終堅守著他政治立場。

藝術風格

繪畫風格

畢卡索等共產黨員一樣,古圖索在藝術上並沒接受蘇聯倡導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原則,他一方面繼承傳統寫實性繪畫的因素,一方面吸納近現代不同繪畫流派的因素,在此基上形成了一種較為平易近人的具象性繪畫風格。審視一下20世紀40年代的古圖索作品,不難感到參加共產黨後的畫家仍然沿著自己的藝術路逕行進,沒有被什麼條框框束縛。

繪畫主旨

對社會現實做出反應,就關乎人類命的重大問題表達自己的態度,依然是古圖索繪畫的主旨。《室內基督受難圖》(1940年)、《基督受難圖》(1940—1941年)、《槍殺》(1942年)、《有受傷馬匹的戰鬥場面》1942—1943年)、《屠殺》(1943年)、《死之勝利》(1943年),看到這樣的繪畫標題,不難發覺讓古圖索牽腸掛肚的儘是苦難和死亡之類。這一切全與20世紀40年代歐洲的社會矛盾緊密相連,難怪古圖索要反覆描繪這類令人心情沉重的題材。由於古圖索的創作直接呼應著公眾關心的嚴肅社會問題,所以它們往往會在公眾中激起強烈反響有時甚至會成為轟動一時的事件。著名的《基督受難圖》遇到的情況,就是一個顯著例證。眾所周知,在西方繪畫歷史上,以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個故事為題的作品數不勝數,其中亦不乏佳作。古圖索選擇這一題材,目的在於借古喻今,對當代人類的命運、現實生活的苦難、日益猖獗的法西斯暴行做出藝術回應。為了宣洩積聚在心頭的情感,古圖索吸收了凡·高、畢卡索等人繪形用色的特點,在保持實性的基礎上,藉助大膽誇張的形色處理,創作出這幅別具風貌富於衝擊力的基督受難圖。它一面世,就引來種種議論,教會十分反感撲在基督身上痛哭的裸女形象,發布公告、禁止神職人員和信徒參觀這件作品。儘管對如何看待這幅畫有爭議,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它像《格爾尼卡》一樣,深刻有力地傳達了古圖索對血腥殺戮的抗議之情。《基督受難圖》及類似的作品向我們證明著古圖索確實在力求使藝術有益人類。
《弗西利亞》雷納托·古圖索《弗西利亞》雷納托·古圖索

藝術情趣

有益人類的繪畫不全是《基督受難圖》、《屠殺》這樣的作品。以一種富於人性、熱愛生活的態度描繪人和物,同樣能產生有益人類的繪畫。《一家人》(1940年)、《戴紅的米米絲》(1940年)、《靜物》(1940—1941年)、《紅桌物》(1942年)等作品,展示了古圖索藝術的這一面。美妙的色調,生動的筆觸,配合著令人信服的可辨可視的具體形象,帶給觀者審美的愉悅。從古圖索偏愛暖紅色調這一點上,或許也能體味到他的藝術情趣,現代不少熱愛生活的畫家都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親近這樣的色調。

新藝術戰線

二戰期間,古圖索像歐洲許多共產黨藝術家一樣,積極投入了抵抗運動。為此,他不得不離開羅馬,避居熱那亞一帶,在地下狀態中繼續繪畫創作。前述《之勝利》就與他反抗納粹德國的經歷有關。二戰後,古圖索更加活躍地參與義大利的文化活動。他與一些志趣相近的人,共同創立了新藝術戰線(Fronte Nuovo delle Arti),試圖用後立體主義畫風表達自己的信念。當然,古圖索這樣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藝術家,不會僅僅用繪畫表達自己的信念。作為世界和平理事會成員,出席1948年在華沙召開的和平大會,就是他用社會活動表達自己信念舉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