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次宗

雷次宗(386~448),字仲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朝劉宋時期教育家、佛學家。他曾兩次被皇帝請到京城講授儒學,齊高帝蕭道成曾是他的學生。以雷次宗為首的分科教學,對隋唐時代專科教育的發展有直接影響,是後代分科大學的開端。雷次宗還是東林寺十八高賢之一,對淨土宗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次宗
  • 別名:仲倫
  • 民族:漢
  • 出生地:豫章南昌
  • 出生日期:386
  • 逝世日期:448
  • 職業:方誌家、教育家、佛學家
人物生平,求學,講學,去世,史籍記載,隱居,教學,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求學

少入廬山,師事著名佛學大師慧遠大師,從之學三禮、毛詩,並修淨業。其後,立館於東林寺之東,為東林十八賢之一。雷次宗少時便有遠跡隱居之意,長樂隱退,篤志好學,成為一個兼通儒佛的學者。

講學

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至京師,令開館於雞籠山,聚徒百人教授。文帝“東駕數幸次宗學館,資給甚豐”。又授給事中官職,次宗不受,還歸廬山。從廬山回到南昌,又開館授徒,依然講學不倦。並撰《豫章記》一書,記載當時豫章郡風俗民情,故明代胡儼說:“豫章之有志,始於雷次宗。”
雷次宗半身像雷次宗半身像
劉裕北伐後秦,不理民事,百姓陷入苦難的深淵,飽嘗了艱辛,流盡了眼淚。本已遠離塵世的雷次宗意志變得消沉起來,心緒也顯得十分紊亂。
二十五年,帝復強征至京師,為築招隱館於鐘山西岩下。為皇太子和諸王講授經學。次宗不入公門,每自華林園東門入延賢堂為太子諸王講經。

去世

是年無疾而卒於鐘山,壽六十三。

史籍記載

隱居

少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篤志好學,尤明《三禮》、《毛詩》,隱退不交世務。
本州辟從事,員外散騎侍郎征,並不就。與子侄書以言所守,曰:
夫生之修短,鹹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當於所稟之中,順而勿率耳。吾少嬰羸患,事鐘養疾,為性好閒,志棲物表,故雖在童稚之年,已懷遠跡之意。暨於弱冠,遂托業廬山,逮事釋和尚。於時師友淵源,務訓弘道,外慕等夷,內懷悱發,於是洗氣神明,玩心墳典,勉志勤躬,夜以繼日。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歡,實足以通理輔性,成夫亹亹之業,樂以忘憂,不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風,二十餘載,淵匠既傾,良朋凋索,續以釁逆違天,備嘗荼蓼,疇昔誠願,頓盡一朝,心慮荒散,情意衰損,故遂與汝曹歸耕壟畔,山居谷飲,人理久絕。
日月不處,忽復十年,犬馬之齒,已逾知命。崦嵫將迫,前塗幾何,實遠想尚子五嶽之舉,近謝居室瑣瑣之勤。及今耄未至惛,衰不及頓,尚可厲志於所期,縱心於所託,棲誠來生之津梁,專氣莫年之攝養,玩歲日於良辰,偷余樂於將除,在心所期,盡於此矣。汝等年各成長,冠娶已畢,修惜衡泌,吾復何憂。但顧守全所志,以保令終耳。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為法。

教學

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師,開館於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並以儒學,監總諸生。時國子學未立,上留心藝術,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車駕數幸次宗學館,資給甚厚。又除給事中,不就。久之,還廬山,公卿以下,並設祖道。
二十五年,詔曰:“前新除給事中雷次宗,篤尚希古,經行明修,自絕招命,守志隱約。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可散騎侍郎。”後又征詣京邑,為築室於鐘山西岩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
二十五年,卒於鐘山,時年六十三。太祖與江夏王義恭書道次宗亡,義恭答曰:“雷次宗不救所疾,甚可痛念。其幽棲窮藪,自賓聖朝,克己復禮,始終若一。伏惟天慈弘被,亦垂矜愍。”

家族成員

兒子:雷肅之,頗傳其業,官至豫章郡丞。

史籍記載

《宋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隱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