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城市

零碳城市

所謂“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保型城市,也可稱“生態城市”。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為富含碳元素的溫室氣體的過量排放已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零碳城市”是由組成城市功能的各個系統的節能化、環保化實現的,即通過“零碳交通”、“零碳建築”、“零碳能源”、“零碳家庭”而最終造就“零碳城市”。當然這裡所說的“零碳”也只是一種描述,一種極致的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碳城市
  • 類別:環保城市
  • 別稱:生態城市
  • 特點:節能、環保
  • 海平面上升:80—90厘米
背景,系統,哥本哈根,

背景

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為富含碳元素的溫室氣體的過量排放已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氣象學家告訴我們,20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6攝氏度。據預測,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化,這將導致海水倒灌,堤壩崩塌,農田鹽鹼化等嚴重災難,危及沿海數億人口的生計。
零碳城市
科學家指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暴雨、海嘯、土石流以及極端天氣等都可能與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有關。而溫室氣體中的罪魁禍首則是二氧化碳、甲烷以及鹵化碳等。這些污染物是人類近300年來才大量排放的,其中已開發國家的排放占了大部分。
今天,全世界有將近40%的人生活在城市。有預測說,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60%。城市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零碳城市”的提出,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環保認知的深入人心,為“零碳城市”的實現創造了可能的條件。

系統

“零碳城市”是由組成城市功能的各個系統的節能化、環保化實現的,即通過“零碳交通”、“零碳建築”、“零碳能源”、“零碳家庭”而最終造就“零碳城市”。當然這裡所說的“零碳”也只是一種描述,一種極致的目標。
據推測,城市交通包括汽車占碳污染的比例很大,有的大都市占20%,降低汽車有害物排放成為實現“零碳城市”的重頭戲。世界各國都在研究降低汽車排放的新途徑。新年伊始,北京已要求新上市汽車都要達到歐Ⅲ標準,而一輛達到了歐Ⅲ標準的公交汽車有害物排放量是歐Ⅱ標準車的1/7。上海加快了研製電動汽車的步伐並已有新突破,這種車排放出的全部物質只有無污染的水,去年年底國產電動汽車已有112輛出口美國。廣州生產的使用混合燃料的汽車也將面世,這些無疑都會大大減少城市的碳排放。
城市用電是耗能大戶,各國紛紛籌劃用非碳的能源發電供熱。如潮汐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我國有50多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都在最佳化城市的能源結構,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全國15%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力爭可再生能源發電占裝機總量的30%。現在的一個問題是,用可再生能源發出的“綠色電力”無疑成本較高,如何鼓勵此類發電企業的積極性呢?一些國家已在研究將“綠色電力”併入電網讓全社會分擔成本,也有的國家動員高收入人群和志願者多掏些錢購買“綠色電力”,以補償可再生能源較高的成本。
許多國家的建築能占城市能耗的40%—50%。很長時期以來,我國的建築設計很少考慮能耗問題,特別是大體量的公共建築成了耗能大戶。專家指出,建築耗能不應當只依賴設計師們的節能理念,更重要的是應儘快頒布強制性的建築節能標準,在民用建築中儘可能減少大面積的落地窗、過薄的牆體,以及採用節能照明等。老建築也有能耗過高問題,上海市採用“平改坡”的辦法給平頂樓房加蓋斜式房頂,既美觀又節能,還改善了頂樓居民的保溫難題。據測算,“平改坡”大約能節省能耗5%。如更多的城市採用此法,節約的能耗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家庭是城市的細胞,“零碳城市”還派生出“零碳家庭”。“零碳家庭”鼓勵和提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崇尚節儉,厲行節約,儘可能降低能耗。
從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全社會齊努力,一個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零碳城市”定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地球村”里。

哥本哈根

丹麥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氣候變化應對計畫,目標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
哥本哈根市政府18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計畫包括50項措施,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到2015年完成,目標是到2015年把該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0%,第二階段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哥本哈根市長麗特·比耶勒高在聲明中說:“我們正邀請工商界人士和市民參與進來,向世界展示這個城市在齊頭並進地推行發展措施和氣候友好措施。”
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大在風力渦輪機項目上的投入,使風力發電成為主要能源;推廣電動車和氫動力車,讓這些車免費停放並免費在街角充電;通過使用生物質能源等使發電廠的碳排放降為零;鼓勵市民對綠色能源開發投資等等。
哥本哈根是今年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大會主辦城市。人們普遍希望,各方在這次大會達成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安排,使大會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