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石斑鴨

雲石斑鴨

雲石斑鴨(學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屬體型較小的鴨類品種,體長40厘米,形細長而色淺的沙褐色鴨。具淡色的嘴及顏面部。看起來頭形大。上下體羽滿綴淡皮黃白色點斑。飛行時翼下羽色淺。無翼鏡。羽色淺灰。虹膜深褐色;嘴藍灰色;腳橄欖綠色至暗淡黃色。

在繁殖期成小群活動。棲居於小而淺的湖泊及池塘。飛行慢而低。叫聲相當少聲。炫耀時雄雌兩性都會發出帶鼻音的尖叫。分布於西班牙南部和非洲北部至中東和亞洲西部,到中國西部以及雲南西部和新疆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石斑鴨
  • 拉丁學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雲石斑鴨屬
  • :雲石斑鴨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Ménétriés, 1832
  • 英文名稱:Marbled Teal
  • 英文名稱:Marbled Duck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雲石斑鴨體重240-600克,體長380-487毫米;嘴峰39-49毫米;翅186-215毫米;跗跖35-40毫米。雌雄相似,頭後部具有短的懸垂羽冠。尤以雄鳥最為明顯。頭和頸淡灰色,頭頂和羽冠具細的褐色橫斑,圍繞眼有一黑色斑,往後枕逐漸變淡一上下體羽淡沙褐色。肩暗褐色,具有大的淡皮黃白色斑點。翕、背、腰和尾上覆羽和肩相似,但底色稍淡,尾較尖,淡皮黃色,基部較暗。翅上面淡灰褐色,次級飛羽較淡。頰、頸側和前頸灰白色,具不明顯的褐色斑紋。胸、下體中部和尾下覆羽具窄的暗褐色橫斑;兩脅淡褐色,具大的皮黃白色斑點。翅下覆羽白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體羽斑點較暗和較散亂。下體也較灰。
虹膜褐色。嘴黑灰色,雄鳥具窄的淡灰色亞端細斑和基部,雌鳥嘴基具略綠色斑,腳和跗跖橄欖褐色、暗黃色或撖欖綠色。

分布範圍

雲石斑鴨分布圖雲石斑鴨分布圖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喀麥隆、查德、中國、埃及、甘比亞、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黎巴嫩、馬里、摩洛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羅斯聯邦、塞內加爾、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漂鳥)、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區域性滅絕:維德角、賽普勒斯、馬其頓。
流浪:阿爾巴尼亞、巴林、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匈牙利、科威特、吉、馬爾他、阿曼、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阿聯
產地不確定: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喬治亞、希臘、茅利塔尼亞、尼日、西撒哈拉。
中國見於新疆西南部。

棲息環境

雲石斑鴨主要棲息於富有挺水植物和岸邊植物的淡水或鹹水湖泊、小的水庫和流速平緩的河流中,也出現於魚塘和沿海沼澤地帶。

生活習性

常成小群活動。非繁殖期在一些重要水域中也常集成大群。多在清晨和黃昏活動。白天大部分時間多飄浮在挺水植物叢中或棲息在部分浸在水中的樹枝幹上。飛行快、直而低。
雲石斑鴨主要在淺水處一邊游泳一邊覓食。也涉水覓食。有時也通過潛水或頭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為植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繁殖對在冬季即已形成。常成小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巢彼此挨得很近。在種群密度低的地方。巢間距離也較大些。通常營巢於水邊地上植物叢中。巢由枯草築成,內放少量乾草和絨羽。每窩產卵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多為10-11枚。在野外為7-13枚。卵的顏色為淡黃色、乳白色或褐色。卵的大小為42.5-51×31.5-36毫米,平均為46×32毫米,重31克。雌鳥單獨承擔孵卵任務。孵化期大約25-27天。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