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高頂

此詩描寫了雲居寺所在山峰巍峨高峻、氣象萬千的景象,抒寫了作者登山後的諸多感受和喜悅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雲居寺高頂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王褒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中峰雲已合,絕頂日猶晴。
邑居隨望近,風煙對眼生。

作品賞析

與王褒同被稽留的庾信,也作有《奉和趙王雲遊雲居寺》,此趙王系北周宗師,可知雲居寺在當在北周都城長安附近。長安附近的山峰,以終南山最為雄峻。王褒、庾信寫雲居寺,極言其高,此寺或許就在終南山上。
這首詩是在《藝文類聚》中保存下來的。類書收錄古詩,常刪取片段,因此,也不知它原來就是一首絕句,還是一篇長詩中的一節。就本詩而言,寫得很完整,似以前一種可能性為大。
詩寫雲居寺所在的山,即題中所謂“高頂”,與寺無關。前二句寫山之高,但並不是靜觀的描摹,而是登山過程中的實際感受。“中峰雲已合”說是攀登到半山腰,已是雲霧瀰漫,不辨東西。這已經寫出了山之高峻。便在這雲霧中繼續上登,歷盡艱難,到得絕頂,竟是麗日懸天,晴空如洗,光華四布。俯視來路,自然是雲溶溶而下,群峰環立宛如婢妾之恭。於此方知雲居寺所在絕頂之高出塵寰、突拔天外。
這兩句宛如作為一個過程來體味,詩意由塞至開,由雲霧四合到天宇朗朗,一層翻進一層,可以得到比“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為強烈的歡愉之感;如果作為一幅完整的畫面來看,身在雲日之間,恰似登臨仙境,心曠神怡。詩人的確抓住了、並且簡介地表現出高山景觀的特徵,把強烈的感受傳達給讀者。不曾登臨大山的人,絕對寫不出這樣的詩句。
後二句寫在高頂放眼所見,這裡又牽涉到登山的經驗:所謂“中峰雲已合”,未必是整個山區都被雲霧密密籠罩,而僅是行程中的一段如此,只不過身在雲霧中的人,無法知曉外界的情狀罷了。而在山頂上,視野廣闊,仍可看到雲團所未能遮及的地域。那些在山腳下無法看到的遙遠的村落城鎮,此刻盡收眼底,歷歷可數,似乎近了許多;那些變幻不定的煙雲,就在眼前或聚或散,時起時滅。——這也是未登過大山的人無法體會的。在高山上,你可以看到煙雲一縷一縷地自山谷中湧出,也可以看到雲團從遠處飄來,倏忽間將你湮沒在其間。
二句不僅是美妙的景象,而且包涵著許多難以言說的意味。登臨高山之頂,那是換了一個新的高度來觀察自己日常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很容易感覺到自己往往蠢蠢然忙碌不停的那一片天地,竟是渺小得微不足道,而廣大無比的自然,又是如此神奇莫測、變幻無窮。“ 邑居隨望近,風煙對眼生”,隱然有一種比較、有一種領悟和感慨深蘊其中。
此詩總共二十字,景象壯麗,氣魄雄偉,大開大合,卻又描摹準確,實是不易得的佳作。

  

作者簡介

王褒(513-576),字子淵,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人。南北朝詩人、書法家。梁元帝時任吏部尚書、左僕射。江陵淪陷後入西魏,被扣留不復南返。北周武帝時為宜州刺史。在梁時曾寫過《燕歌行》等詩歌,描寫征戰艱辛,塞北苦寒,曾被廣泛傳誦和摹仿。  到北方之後,他的詩風雖和齊梁詩人仍有相近之處,但由於受到北方生活風俗的影響,詩歌內容比過去充實了許多,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寫了不少關於邊塞和征戰等方面的樂府詩。王褒的詩歌多是到北方後所作,抒發羈旅之情、故國之思和邊塞風情,風格雄健。如五言詩《渡河北》、《關山月》等。
王褒和庾信進入北朝,對北周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原有集21卷,已佚。存詩40餘首,明人輯有《王司空集》收錄其詩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