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腳村(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

坡腳村(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下轄村)

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坡腳村委會位於鎮境南部,距鎮政府駐地10公路,轄燈籠河、麻地河、灣刀河、乾壩河、三棵樁、坡腳、松山林7個村小組,居住著傣、哈尼、彝、漢族等多個民族,總人口1407人,其中農業人口1407。勞動力78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0人。全村國土面積5.66平方公里,海拔858米,年平均氣溫20.2℃,年降水量1675.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咖啡等農作物。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6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5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行政村。坡腳村在清末時叫“曼版納、版郎浪”,意為有千畝良田和千把戰刀的寨子,是傣語語支的一個支系,稱為“傣雅”,從元江、新平遷到普文後被稱為“傣能”。民國初年,瘟疫流行大部分都遷到勐養、景洪、勐寬等地,毘洛公路開通後被道班更名為“坡腳村”。坡腳村村民信奉原始神教,沒有緬寺,供奉寨神,祭籠等,沒有文字。該村委會資源配置條件優越,其它設施配套齊全,有村完小一所,村委會衛生所一個,警務室一個,文化活動室4個,公廁4個。經濟發展速度快,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近幾年來,坡腳村委會借西部大開發的優勢真抓實幹,在農業結構調整,畜牧業發展組建主導企業闖出了一條具有該村特色的新路。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有特點,力度大,效果好。茶葉、橡膠、咖啡產業成為新的亮點,是近幾年通過艱辛的努力而新崛起的產業。企事業單位:坡腳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坡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
  • 電話區號:0691
  • 郵政區碼:666102
  • 地理位置:普文鎮南邊
  • 面積:5.66平方公里
  • 人口:1455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0.20℃
  • 機場西雙版納機場
  • 車牌代碼:雲K
村情簡介,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基層組織,農村經濟,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簡介

該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鎮,地處普文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景洪市97公里。東鄰曼飛龍村,南鄰大渡崗鄉,西鄰大渡崗高埂田,北鄰城子。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轄坡腳、燈籠河、麻地河等7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59戶,有鄉村人口1409人,其中:農業人口1409人,勞動力78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0人。
全村國土面積 5.66平方公里,海拔 858.00米,年平均氣溫 20.2℃,年降水量 1,675.6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849 畝,人均耕地1.31畝,林地6633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6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人口衛生

到2012年底該村有農戶427戶,共鄉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58人,女性697人。其中農業人口1455人,勞動力898人。
村衛生室村衛生室
到2012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45人,享受低保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427戶。

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35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134人,距離鎮中學6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3人,距離鎮中學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5人,其中小學生123人,中學生62人。
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學校教學樓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學校教學樓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無圖書室和無業餘文娛宣傳隊。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42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427戶通電,有47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7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7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10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0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9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4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321畝(其中:水田2183畝,旱地1138畝),人均耕地2.3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85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57畝,人均林果地4.07畝,主要種植茶葉、橡膠、咖啡、柑桔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畝,其中:養殖面積14畝。
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耕地雲南省景洪市普文鎮坡腳村耕地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 1個,下設 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0人,少數民族黨員34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7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坡腳、燈籠河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33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7.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36.70萬元,畜牧業收入161.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13頭,肉牛8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55.6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8.70萬元, 工資性收入20.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9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人 ,在省內務工27人,到省外務工16人。
晾茶晾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21.5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2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4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6.74萬元,有固定資產66.5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宣傳欄村務公開宣傳欄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灣刀河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主要是以建設村寨道路為主。
1、從2007年3月-5月止,完成村寨道路1300米水泥路建設和村內道路硬化里程1100米寬3米,入村道路硬化里程300米,寬3.5米,共投入資金9萬元,民眾集資44600.00元,投工投勞1500人次,車輛200車次。
2、灣刀河村農業灌溉溝渠建設項目。
3、灣刀河村農機安全示範村項目。
4、灣刀河村仔豬繁育基地建設示範村項目。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主要突出在基礎設施差。
2、缺乏文化娛樂設施。
3、醫療衛生條件差。
4、人蓄飲水設施陳舊。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做好各村小組村容村貌建設;松山林、三棵樁、乾壩河等村小組鄉村道路建設;燈籠河、彎刀河村小組文化娛樂場所建設;彎刀河村小組仔豬繁育基地建設。發展特色產業茶葉、橡膠、咖啡等熱帶面積,使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165元增加到28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二一三國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