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大學博物館

雲南民族大學博物館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位於雲南民族大學校區內,收集有大量民族文物,庫存達三萬件以上,內容涉及面寬,豐富多姿,不少為罕見之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南民族大學博物館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昆明市
  • 成立時間:1981年月10月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早在五十年代初,一大批熱心於民族工作的專家學者,民族幹部,在他們的工作日程上,就列著徵集民族文物的計畫,立下建一個民族博物館的誓願,他們翻山越嶺,走村串寨,把少數民族在形成、發展歷程中留下的珍貴文物,一件件精心考證、匯集。三十年的里程,一步一個腳印,凝聚黨和政府對邊疆各族人民深情關懷和愛護,三十年的心血,讓不少人黑髮變銀絲,為雲南民族大學博物館奠定近萬件珍貴文物的基礎。其中多數在民族地區罕見,為今更是不可再有的珍品。
1981年月10月正當各族兒女歡慶建院三十年之際,雲南民族博物館對外開放。
博物館的建立,為學院收存的文物提供了有效保護和利用開發,同時,通過多辦展覽,開展“民族文物再搶救”活動,一批批珍貴民族文物又被發現,獨龍族“木柄石錛”,藏族“人頭骨內畫”、“印章”,回族“微型古蘭經”、“祈雨龍牌”,納西族象形文字“東巴經”等八種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字和古籍......,民族瑰寶,填補了文物庫存藏品系列化的空缺,提高博物館陳列的品位。

館藏文物

館藏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民族宗教文物
1、經書
民族文字書寫的基督教、藏傳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道教經籍,伊斯蘭教阿拉伯文經籍以及古彝文、東巴象形文字經典。
其中伊斯蘭教“微型古蘭經”、傣文“貝葉佛經”、納西族象形文字“東巴經”,歷史久遠,裝幀古樸精美,文字元號獨具特色,內容十分豐富。
2、造像
民族地區基督教崇拜偶像,道教神像,藏傳佛教“唐卡”,南傳上座部佛教佛座像,漢地佛教佛圖以及原始宗教鬼神、圖騰物種。喇嘛教“人頭骨內畫歡喜金剛佛像”,百年工藝,形象生動,色彩豐富,在人頭蓋骨內繪畫實為罕見。原始宗教視石器、青銅器為上天所賜之物,倍加崇拜,給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3.法器
各教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衣物、祭壇用具、法儀、神龕、卜卦具以及迎神驅魔的法器等。“鎮山寶劍”,長八尺許,傳世百餘年。眾多青銅鏡,映射著古代先民對鬼神的敬畏。“頭蓋骨雙面人皮法鼓”,久設祭壇,鬼魔遠避,觀者也不寒而慄。
二、服裝
各民族明清不同風格傳統服裝,衫、掛、氅、裙、袍以及特殊環境下使用的衣物,土司官服、喜壽服裝、繡花鞋帽以及用皮、火草、麻、棕為料所製衣物。清朝庭所賜傣族土司“金絲正龍龍袍”和彝族男女土司官袍,有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研究價值,其社會意義深遠,耐人尋味。
三、 飾物
頭冠、耳環、披肩、掛飾、手鐲 、戒指、扣飾、挎包、鏈、佩刀、造型各異,頗具性格,明清時期傣族土司夫人“雲龍鎏金頭冠”、“二龍搶寶雙鳳朝陽項圈”、白族姑娘“長壽披肩”和阿昌族婦女“桶鐲”為西南民族飾物之珍品,國內亦不多見。
四、勞作器械
近代部分少數民族從事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狩獵、紡織、食物加工所使用、具有遠古社會文化特徵的勞動工具是再現歷史的物證。獨龍族“神斧”,用於每次拓荒開山第一斧,實際上是石器時期的一柄有肩石斧。“木杈 ”、“木耙”、“木撾”、“竹耙”這些粗劣簡陋的器械所折射“竹木文化”光華,與石器、青銅文化並存同一時代,考古學已無法採集,民族文化遺物卻能提供活化石。
五、 社會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涵蓋面廣,內容豐富。根據館藏情況,可分為家庭生活用品、官書文契、印章、土司儀仗、刑具、衡具、量具、原始通訊—以物代言、民族文字家譜、碑刻拓片、取火器。其中“擦竹取火”、“牛角筒取火”為雲南獨有,實物保存完好,使用仍有效果。西雙看版納傣族土司宮遷儀仗中、象徵財富和權勢的銅鼓,既存古代遺風,又顯震攝一方威嚴。以物代言原始信息傳遞方式,生動形象,趣味無窮。
六、 樂器
雲南少數民族以歌善舞,樂器均自製自用,特色鮮明,音律單純,韻味郁濃,民族中有“音樂象鹽巴,沒有它生活就淡白無味”之說,故,“樂器隨身帶,有空跳起來“的場面隨處可見。民族樂器品種繁多,大致可劃分為吹奏管筒樂器、吹奏簧管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體嗚樂器幾類。原始古樸的佤族“木鼓”,雌雄各一,體大如牛,聲震百里,可稱得上民族樂器之冠,又謂生殖崇拜之物種。彝族“鼻簫”,鼻煙吹奏,“煙”、“韻”同飄,另有一番情趣。基諾族“獵歸竹筒”、哈尼族“跺竹筒”無疑是樂器之始祖,頗具遠古社會遺風。
七、 武器
人類社會發展步入競爭年代,曾用於防禦自然侵害的武器被運用於部落之間維護權益的工具,在雲南有些不發達的民族地區,近代仍襲用原始的器械為自由、生存而鬥爭。“牛皮套頭甲”、“象皮甲”、“竹護手”、“扳盾甲”以及“竹標”、“長刀”、“三叉”、“勾鐮”、“砍刀”、“弓弩”、“彈弓”等,這些原始粗劣的器械,加上後期出現的“火藥槍”,展現了人類武器進步的脈絡。
八、工藝文化
民族民間傳統工藝技能多口傳身授、世代傳承,歷史變遷,僅花樣翻新而已,傳統技藝沿襲不斷。白族“疙瘩花”,“草編”;瑤族“臘染”;傣族“竹編”;彝族“木胎漆器”;布依族、水族“瓢畫吞口”。昆明“斑銅”,箇舊“斑錫”,劍川“木雕”、“石刻”,大理“大理石工藝”,版納“黑陶”,鶴慶“花銀飾物”。各民族的挑花剌繡、香袋、象牙雕刻。納西族“現代東巴畫”以及彝文、傣文、東巴文、阿拉伯文等的書法作品,百態千姿,各有千秋。

地圖信息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大學城雲南民族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