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蓑禪寺

雪蓑禪寺

古稱雪蓑庵,原以光遠樓而得名,該寺位於宜城西郊十公里西氿之濱的洴浰東村,隸屬徐舍鎮管轄。與宜城的團氿公園、宜園隔氿相望,遙相輝映,是宜興十景之一,是宜興佛教文化綻放的一顆燦爛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雪蓑禪寺
  • 地理位置宜城西郊十公里西氿之濱的洴浰東村
  • 景點級別:宜興十景之一
  • 古稱:雪蓑庵
歷史,現狀,

歷史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三次下江南,微服私訪。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宜興,正值隆冬季節,連續下了兩天兩夜的大雪,把山嶺樹木、田野村舍覆蓋得厚厚的一片銀白,使錦繡江南立時變成北國風光,乾隆認為此乃吉祥之兆,遊興頓發,駕舟瀏覽西氿風光,當船舶行至西氿洴浰東村時,見溪河兩岸棵棵垂柳、銀裝素裹,如巨人披蓑,傲立溪河兩岸,乾隆大喜曰“此乃雪蓑,實為奇觀”。洴浰雪蓑由此得名,並成為“荊溪十景”之一。
洴浰一詞意為水流充沛,因上游之水匯集西氿,洴浰村又坐落在西氿之咽喉,故而盛名遠揚。古時為確保過往船舶進出港安全,里人張仲達在西氿口岸邊,設定燈樓,燈火通宵達旦,以燈光為航標,所以又以“光遠樓”而盛名。嘉慶初年,徐文彪、胥鼓南等人助資,於燈樓旁增建禪院,名“雪蓑庵”,以後相繼被裡人修復擴建多次,特別在光緒年間規模宏偉,僧眾達數十人,盛極一時。後因戰火動亂,雪蓑庵歷經滄桑,特別在抗戰期間,被日軍毀於一旦。

現狀

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雪蓑佛教文化又迎來了她的春天,伴隨國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為挖掘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旅遊事業,2002年報經宜興市人民政府批准,決定重建“中國宜興十景之一——洴浰雪蓑禪寺”。寺院規劃占地70畝地,按傳統格局重建。
寺院於2004年7月正式動工,並於2005年元月成功舉行了天王殿落成暨大雄寶殿上樑慶典儀式,上萬信眾參與了活動。2005年11月又成功舉行了山門殿、大雄寶殿落成及佛像上殿,觀音殿、地藏殿落成慶典儀式,得到了各級相關領導和二萬多名信眾的大力支持和讚揚。現已建成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三聖殿、客堂、祖堂、齋堂、藥師殿、宿舍大樓等計11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