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蕨科

雨蕨科

植株高30-35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鱗片膜質,下部闊圓形,向上成長鑽形,有睫毛,盾狀著生。葉遠生,草質,無毛;葉柄以關節著生於矮葉足上,連同葉軸為栗褐色;葉片卵狀三角形,長20-30厘米,基部寬15-25厘米,四回羽狀細裂;羽片密接,基部一對較大,矩圓形,長8-12厘米,寬4-6厘米,漸尖頭,基部近圓形;各回小羽片都有短柄,小羽軸有狹翅;末回裂片條形,長2-3毫米,寬約0.8毫米,尖頭,全緣。葉脈分叉,每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生於小脈中部,圓形,無蓋。 分布於廣東(海南島)、廣西、貴州和雲南南部;越南,泰國,尼泊爾也有。附生密林中樹幹或石上,葉旱季枯死,雨季再生,海拔1500-27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雨蕨科
  • 拉丁學名:GYMNOGRAMMITIDACEAE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植物特徵,下級分布,下級分類,

植物特徵

中型,附生。根狀莖橫走,圓柱形,輻射對稱,堅挺,呈灰藍色,具網狀中柱,密被鱗片;鱗片小,覆瓦狀排列,披針形,銹棕色,有長鑽頭,腹部盾狀著生,邊緣有長而密的睫毛,膜質,細篩孔狀,網眼狹長。葉遠生,螺旋狀排列;葉柄圓柱形,細瘦,棕色,有光澤,基部以上光滑,基部以關節著生於高出的灰藍色的葉足上,老則由此脫落;葉片長卵形或闊卵形,漸尖頭,基部圓楔形,四回羽狀細裂,各回羽片及小羽片密接,以銳角從葉軸和小羽軸斜展,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小,披針形,圓頭或近尖頭,全緣,各有單一的小脈1條,不達葉邊。葉薄草質,極光滑。孢子囊群小,無蓋,圓形,由少數孢子囊組成,不具隔絲,每末回裂片有1枚,生於小脈的背部,成熟時稍擴大且較裂片為闊;孢子囊有細柄,由3縱行細胞組成,環帶有12-16個增厚細胞。孢子兩側對稱,橢圓形,透明,具單裂縫,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具細長的棒狀紋飾(似腺毛),棒上及其末端常具小圓球,小球易脫落,外壁表面尚有不明顯的細網。
雨蕨科

下級分布

僅1屬,雨蕨屬Gymnogrammitis Griff. 分布於我國(西南部及南部)、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緬甸及中南半島。

下級分類

雨蕨屬 Gymnogrammitis Griff.
雨蕨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