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蕨

雨蕨

雨蕨(學名: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Hook.) Ching ex Tard.-Blot et C. Chr.)為雨蕨科雨蕨屬下的一個種。中國多地、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緬甸、泰國、寮國、高棉及越南等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雨蕨
  • 拉丁學名: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Hook.) Ching ex Tard.-Blot et C. Chr.
  • 別稱:烏柄水龍骨
  • 二名法: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蕨綱Filicopsida 
  • 亞綱薄囊蕨亞綱Leptosporangiatidae
  • 真蕨目Eufilicales
  •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 雨蕨屬Gymnogrammiti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壯,粗約5毫米,灰藍色,密被鱗片;鱗片覆瓦狀排列,下部闊圓形,向上漸狹成線狀鑽形,長約4毫米,邊緣有睫毛,膜質,棕色,腹部中心為黑褐色,盾狀著生。葉遠生,相距1-5厘米或過之;葉柄長6-18厘米,粗1-2毫米,栗褐色或深禾稈色,略有光澤,無毛,上面有淺縱溝,基部以關節著生於明顯的葉足上;葉片三角狀卵形,長20-35厘米,基部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心形,四回細羽裂;羽片10-15對,下部兩對近對生,向上的近互生,斜展,密接或有時重疊,有短柄(3-4毫米),下部1-2對較大,長8-15厘米,寬3.5-7厘米,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對稱,圓截形至闊楔形,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10-15對,互生,斜展,柄長約2毫米並有狹翅,橢圓形,長1. 5-4厘米,寬5-18毫米,急尖頭,基部為對稱的圓楔形,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4-8對,略斜向上,短柄具狹翅,橢圓形,長3-7毫米,寬1.5-4.5毫米,鈍頭,基部楔形,不對稱,下側下延,常細裂為不等長的短裂片,裂片2-4片,斜向上,線形,長2-3毫米,寬不足1毫米,尖頭,全緣。葉脈不明顯,每裂片有小脈1條,不達於裂片先端。葉草質,乾後灰綠色,無毛;葉軸栗褐色,略有光澤,頂部兩側有綠色的狹邊,小羽軸兩側有狹翅。孢子囊群生於裂片背面,位於小脈頂端以下,圓形,成熟時略寬於裂片,無蓋,也無隔絲。
雨蕨雨蕨

生長環境

雨蕨主要生長在海撥1300-2700米的樹幹或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海南(五指山)、廣東(乳源)、廣西(資源、大苗山、大瑤山)、湖南(宜昌)、貴州(雷山、榕江、邱江)、雲南(景東、屏邊、順寧、漾濞)、西藏(察隅、墨脫、樟木)。分布: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緬甸、泰國、寮國、高棉及越南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