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濕地

雨水濕地

雨水濕地是將雨水進行沉澱、過濾、淨化、調蓄的濕地系統,同時兼具生態景觀功能,通過物理、植物及微生物共同作用達到淨化雨水的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水濕地
概念與構造,適用性,優缺點,

概念與構造

雨水濕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淨化雨水,是一種高效的徑流污染控制設施,雨水濕地分為雨水錶流濕地和雨水潛流濕地,一般設計成防滲型以便維持雨水濕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濕地常與濕塘合建並設計一定的調蓄容積。
雨水濕地與濕塘的構造相似,一般由進水口、前置塘、沼澤區、出水池、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
雨水濕地應滿足以下要求:
(1)進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應設定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設施,防止水流沖刷
和侵蝕。
(2)雨水濕地應設定前置塘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
(3)沼澤區包括淺沼澤區和深沼澤區,是雨水濕地主要的淨化區,其中淺沼澤區水深範圍一般為0-0.3 m,深沼澤區水深範圍為一般為0.3-0.5 m,根據水深不同種植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
(4)雨水濕地的調節容積應在24h 內排空。
(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澱物的再懸浮和降低溫度的作用,水深一般為0.8-1.2 m,出水池容積約為總容積(不含調節容積)的10%。

適用性

雨水濕地適用於具有一定空間條件城市道路、城市綠地、濱水帶等區域。

優缺點

雨水濕地可有效削減污染物,並具有一定的徑流總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但建設及維護費用較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