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白

雞骨白

"雞骨白"主要說的是長期埋在土中的玉,會在表面形成一種白色的氧化物。是鑑定器物時的必備要素。有些造假者會在玉器表面塗上白色的化學塗料,以迷惑收藏者,但其上有刺鼻的化學氣味,請藏家小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骨白
  • 外文名:White chicken
  • 解釋:收藏界的術語
  • 屬性:玉器
簡介,形成,初期,全白,玉器鑑別,分析玉器,後仿玉器,鈣化斑,

簡介

在古玉中有一種俗稱“雞骨白”的玉器,這是由於火燒、埋於土中日深年久所造成的腐蝕而成。因此,有人將新玉以火燒之,遂成雞骨白色,俗稱“偽石灰古”。這種方法製成的玉,雖然顏色相似,但是上面常有火裂紋,而真正的古玉是沒有裂紋的。

形成

初期

雞骨白按形成分初期和全白,對於初期的形成目前有探討,有人認為是地溫的熱度使玉受熱,必須處在乾燥的環境中,要歷經大約1千8百年以上,才有機會出現,由於受地域降水的不同,有南土北土之分,南方濕潤,墓穴容易漏水,就不容易出雞骨白,對墓穴的乾燥要求比較高,長期的受低溫的影響,玉質的內部開始出現變化,溫度的不同,內部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溫度高,內部容易出現凍白現象,有魚腦凍,魚肚白等等現象出現,溫度的高低出現的白應該是不同的,如果再高,就能形成全白。這個低溫的好處就使玉質的變化很慢,最後玉質內部形成大小不等圓球狀顆粒,沒有結凍白,這種圓球狀與表面的切觸部分就散開形成了白色,時間的不同,受熱越長,越加劇白化,最後直至全白,同一塊玉在一個墓穴中所受的熱是不同的,溫度的不同出現的凍白也不一樣,有的玉框線最容易鈣化,玉的框線白,專家推測是跟墓坑中的有機
陪葬品有關,是墓坑中的有機物腐爛時放出熱量,使墓室長期處在微熱中,玉器與地面接觸,地面的溫度低於墓室中的溫度,所以會形成框線發白的現象;與雞骨白的受地溫變白也不同。還有的因為進水,有浸在水中,水是熱的,在水中的卻變白了,還有的因為受屍水的腐蝕變白的,最後在時間的長河中都走向整體的全白和鈣化。有雞骨白的玉器,出土後,只要沾水,涼乾就能吐白。
還有種玉器的鈣化,先乾坑,逢漏水受潮濕,玉器自己吐白,吐出的石灰質腐蝕自己,形成大小不等的花斑白,由於吐白的時間長短形成的鈣化斑深淺也不同!形狀跟出白形成的覆蓋物有關,在祛除覆蓋物時能見到化斑白。

全白

在鑑定漢代古玉時,一般少見出現全白玉器,都只是初期階段,所以如果用放大鏡看玉質內部有沒有形成大小不等的原球和凍白,這是仿不出來的東西,除非用真老料加工,這點再從工上去分辨是不難的,所以真雞骨白是仿不出來的,是玉器鑑定的一個標準!吐白出現的鈣化斑其實也是仿不出來的,看自然不自然,深淺不一。
順便提到的是如果用火燒時間久了也能燒白出來,火的控制能燒出沒有裂紋的玉白來,兩種是不一樣的白,燒完了再上光,包漿就出現了,還有就是腐蝕法,是把做好的玉吊在有氨水等腐蝕液體的容器中,酸性氣體腐蝕法,也會有白,不過氣味難聞,再扔糞坑中泡它一陣,氣味就沒有了,變成臭味,與真古玉的楠木香夾雜土香是不同的,再上光,就是所謂的古玉了!

玉器鑑別

分析玉器

玉器被人們發現與使用,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了玉器。建國後,由於田野考古事業的迅猛發展,經過發掘,河南、湖北、陝西、山東、浙江、安徽等地連續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玉石器物,除刀、鏟、斧、錛、鑿等半石半玉的生產工具之外、還出土了不少玉飾品,如江蘇南京北陰陽營;浙江餘姚河姆渡;山東大汶口;安徽凌家灘、黃家堰等遺址出土玉璜、、環、管、珠、瑗等玉飾品,可謂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無論從玉材、造型、製作工藝等方面看,都是相當精美絕倫的。在這些遺址中也出土過不少雞骨白玉器。所謂雞骨白玉器,顧名思義,是指玉器已鈣化變成雞骨頭一樣呈白色。有關雞骨白玉器的形成原因,其說法不一:有說古玉器埋在地下,年代久遠,經受地壓、地熱、地氣、地濕等作用,一般都有鈣化或氧化現象,表面出現一層或薄或厚、或白或黃的皮殼,故稱之為“雞骨白”或“魚肚白”;有的說古玉?埋在地下,與墓坑中有機陪葬品有關,由於這些有機物腐爛時放出的熱量,玉器長期處於微熱之中,致使鈣化發白、發黃;還有的說玉器埋在地下,受到古屍水的腐蝕而逐漸形成。總之,以上這些觀點,均有著一定的道理。但概括起來,萬變不離其宗,正如我國著名玉器研究專家楊伯達先生所提出的“雞骨白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受氫氟酸使然”。
為了進一步認識新石器時代的雞骨白玉器,特揀選幾件,作一簡要介紹,根據筆者長期從事基層文博工作及參加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的體會,特作一點初步分析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從數件出土的雞骨白玉器來看,它們均由於長期埋在地下、遭受到各種外界因素而形成的鈣化現象,因為它們的特徵較為明顯: 一、無論鈣化到何種地步、仍保持有一種玉質的可見性,其質地的硬度大打折扣,仍保存有原始生長的紋理感覺。 二、不透明。 除此總的感覺,在這些雞骨白玉器身上還有存在有一種自然美、原始美、神韻美,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可忽視。也是仿者難做得到的。

後仿玉器

仿製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用火燒烤法。顏色發白,仿成後有“灰石灰古”的感覺,而且上面出現有火燒的的裂紋,而真的雞骨白沒有。 二、用鐵屑攪拌,後用熱醋淬之,再加熱,埋在地下,數月取出,呈現出桂皮紋。 三、用現代電器製作法。用電焊、微波爐等器具來烘烤作偽。 總而言之,雞骨白玉器的作偽方法,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習、仔細認真分析對比、抓住真品與仿品的各自特徵,那就不會容易上當受騙了。

鈣化斑

仿鈣化斑一般用撒水的方法,也會形成大小不同的圓點腐蝕,但是沒有片化開的散斑,看上去不自然,
仿凍白的作偽方法,是先用整料切成大樣,再直接強酸腐蝕,強酸腐蝕玉石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把玉質的內部燒成凍白,再把腐蝕的白皮切掉,露出凍白,打磨上光,分辨這種做工,在做成的器物上往往會留有酸水腐蝕的小坑點,同樣這種強酸水腐蝕的玉料切片的話,腐蝕只有一個邊,再切除,如果做成4邊都這樣,就變成了框線白,中間沒有腐蝕過的原石,而且這種做法都不加琢刻,以免在做工上暴露出仿痕跡,這種框線白與真品的差異很小,只是在自然與不自然之間,最好要從用料、做工和器型上去斷了,
還有從古玉的玉質鑑定,從古玉的文飾和做工鑑定,包括尺寸大小,合不合手,重量稱不稱手等等,有沒有藝術效果,包括畫工,做工的水平高低等等,學青銅器鑑定,多則幾個月,少則幾天能學會,學習玉器鑑定沒有十年二十年是學不會的,而且永遠都不敢說學會,只能說看的出點名堂,玉文化的精髓就在於:永遠看不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